在一畝地上,一年能“長”出6噸蛋白質?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萬魯長表示,在食用菌行業,這個產量并不稀奇。
以金針菇的工廠化周年立體生產模式為例,萬魯長粗略算了一筆賬:金針菇鮮菇蛋白質含量約2.3%,按每畝每年生產300噸計,蛋白質“畝產”超過6噸。
食用菌能提供優質蛋白,在現代化栽培模式下產量非常可觀。萬魯長認為,因地制宜發展菌菇產業,是踐行大食觀的有效途徑之一。
萬魯長以新型栽培設施智慧菇艙為例,介紹現代化食用菌栽培模式的巨大產能。他說:“智慧菇艙與傳統工廠生產相比,因體積小而更加靈活。一個方艙可安放3000多個秀珍菇菌包,一茬每包產菇1斤左右,按周年生產10茬計算,鮮菇年產量可達15噸。而一個方艙占地面積僅三四十平方米。”
山東是食用菌生產大省,向微生物(菌菇)要蛋白,潛力巨大。近年來,山東食用菌產業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傳統栽培大宗菇類穩步發展,平菇、金針菇、毛木耳、靈芝等產量居全國前列。效益較高的珍稀菌類產量所占比重提高,有力促進了全省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
山東現栽培珍稀菌類近30個品種,其中年產量萬噸以上的有杏鮑菇、雞腿菇、真姬菇、靈芝、銀耳、秀珍菇、榆黃蘑、鹿茸菇等。近年來,長根菇、羊肚菌、大球蓋菇、金耳、竹蓀、桑黃等珍稀食藥菌類發展勢頭較強。
與此同時,食用菌栽培模式逐步升級。“近年來,隨著產業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尤其通過山東省高效特色產業平臺等項目的實施帶動,多項高效模式得到集成推廣。”萬魯長表示,“栽培方式已經由平面向立體、由單季向周年、由專統栽培向現代化工廠化生產發展。栽培設施由簡易菇棚向智能控制型設施轉變,控溫拱棚、光伏菌棚、方艙智慧菇房、專用溫棚(冷棚)、雙網雙膜棚、連棟溫室等新型設施得以逐步推應用。食用菌工廠化率超過20%,位居全國前列。”
標準化栽培可提高種植設施化、科學化、良種化水平,促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據介紹,濟寧、菏澤、臨沂、淄博、濱州、東營等一批優勢發展區域,已建立了一批高標準化園區,引領提升了全省食用菌標準化、集約化、智能化生產水平,產業質量效益不斷提高。
萬魯長認為,與傳統糧食蔬菜等作物相比,食用菌還是個“小作物”。這個“小產業”,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來源:大眾新聞·農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