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定縣冷磧鎮松林村智慧移動菌菇房里,一壟壟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一頭簇擁著密密麻麻的秀珍菇。
在智慧菌菇房里,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被精準調控,工作人員介紹,以往依靠人工經驗判斷和手動操作的方式已成為歷史,現在有了這套智慧系統,徹底擺脫了自然條件的限制。每個菌菇房以7天為一周期,能穩定產出2000余袋菌菇,產量能達到傳統種植模式的5倍以上。
據介紹,冷磧鎮在產業建設進程中,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成功引入臺資企業瀘州中道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攜手共建川臺產業合作——智慧移動菌菇房項目。該項目精心打造了7個食用菌菇房與1個冷凍房,采用“村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高效協作模式。
瀘州中道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健哲表示,這是瀘定縣第一個智慧菌菇房種植基地,之后還會新建九個。運營三個月以來,村集體專注于菌菇房的建設管理、菌包投放生產、產品轉運裝卸以及水電用地等后勤保障事務。企業全力負責菌包的供應、專業技術的指導、產品的運輸銷售等關鍵環節。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約30萬元收益。
從“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到“數字農具”成為新質生產力的轉變中,智慧菌菇房的運轉有效解決了傳統種植方式中環境控制難、資源浪費大等問題。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智慧種植有望在更廣泛的領域得到應用,助力農業邁向綠色、智慧、節能新時代。(來源:瀘定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