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政府挑起的關稅戰愈演愈烈,我國食用菌出口的路子眼瞅著要變窄了。別慌!今天咱就掰扯清楚這“關稅戰”到底咋回事,該如何見招拆招?
圖源:新華社
一、關稅戰這匹“狼”到底多兇?
成本門檻高筑:2025年4月10日美國那邊放話要加征高達104%的關稅,咱的香菇、木耳在美國市場上價格優勢瞬間被砍掉大半。原本薄利多銷的買賣,現在可能連本都保不住了。
訂單說沒就沒:福建的老王去年對美國出口了200噸干香菇,今年關稅一加,美國客戶直接砍掉120噸訂單,轉頭去東南亞找替代貨源了。
新興對手搶食:越南、泰國這些東南亞國家瞅準機會,瘋狂擴產。越南去年食用菌出口量暴漲30%,價格比咱們還便宜兩成,直接搶走咱們的傳統市場。
二、五條路助您突圍
1.雞蛋別放一個籃
主攻東南亞:越南、泰國這些國家關稅低,飲食習慣和咱們接近。福建古田的菇農把干銀耳出口轉戰東南亞,今年前兩個月出口量同比增長26.6%。
盯住“一帶一路”:巴西、印度這些新興市場正缺好菌子。浙江的菌農和巴西超市簽了長期供貨協議,頭批20噸杏鮑菇罐頭剛上岸就被搶空。
2.讓咱們的菌子更金貴
做深加工:別光賣干菇,學學百興食品。他們把牛肝菌切成丁、磨成粉,做成即食零食,一包能賣30塊,比普通干菇貴5倍。
種珍稀品種:福建三明有農戶專門培育黑松露,一棵苗能賣80元,專供高端餐廳,根本不愁關稅影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黑松露的人工培育仍處于探索階段,其產量和品質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土壤、氣候、共生樹種的選擇等。希望菇友們多多關注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動態。
3.亮出中國菌招牌
蹭RCEP紅利:浙江麗水菇農去年申請RCEP原產地證書,出口日本的黑木耳每批省了上萬關稅,今年訂單量直接翻番。
上網吆喝:抖音上有個“菇王”直播間,每天賣3000單香菇脆片,靠的就是“中國菌都”的金字招牌。
4.抱團取暖力量大
跟著協會走:福建漳州罐頭協會去年組織菌農去東南亞參展,談下800萬美元訂單,協會還幫忙申請到出口補貼。
聯建智慧工廠:上海豐科和美國企業合資建廠,從采菇到上架只要5天,比傳統出口快45天,成本降了30%。
5.家門口也能掘金
盯緊國內餐桌:現在預制菜市場火爆,河南的菌農和餐飲企業合作,開發出菌菇煲、菌湯包,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
搞旅游采摘:浙江青川的菇農把大棚改造成采摘園,周末接待游客,采摘價是批發價的8倍,還帶火了農家飯。
三、看看這些先行者咋干的
麗水菌農老李:以前全靠美國訂單,去年關稅一加急眼了。后來參加海關RCEP培訓,轉戰日本市場,今年前三個月出口量同比增長40%。
浙江百興食品:在美國市場受阻后,專注開發國內市場。他們的黑松露醬連續三年全國銷量第一,去年光靠零售就賺了近2億。
上海豐科生物:在美國建廠后,利用當地分銷網絡,成功把金針菇打進沃爾瑪、Costco,現在美國市場占他們出口量的35%。
四、最后嘮叨兩句
關稅戰這頭“灰犀牛”雖然嚇人,但也藏著機遇。菇農朋友只要腦子活、路子多,完全能在危機里找到新財路。記住三個關鍵詞:轉市場、提品質、強品牌。咱們中國人種菇的技術那是祖傳的,只要肯鉆研、敢嘗試,這關稅寒冬里照樣能長出金燦燦的“致富菇”!
(作者:湖北隨緣食用菌消毒劑有限公司 袁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