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種業振興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有關要求,對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激勵育種原始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為切實做好《條例》的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加強宣傳解讀和培訓指導。結合世界知識產權日等重要節點,聚焦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內容,開展植物新品種保護知識宣貫解讀和培訓,介紹修訂背景意義、思路原則、權責調整、程序優化、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等規定,回應社會關切。組織開展《條例》進企業、進院校、進基地、進展會活動,持續強化普法宣傳,切實服務科研育種單位和企業,促進品種權創造轉化運用。
抓緊修訂配套規章制度。加快修訂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農業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等配套規章制度。發布第十二批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進一步優化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審查、測試和授權程序,完善品種測試和審查工作規范,形成更加系統完備、有效協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體系。
加快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立足我國國情農情和種業發展實際,借鑒國內試點經驗和國際先進經驗,做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實施的各項準備,抓緊按規定制定首批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實施目錄,加快出臺判定指南和鑒定技術標準,開展鑒定機構遴選和專家庫組建等工作,按程序盡快推進實施,形成激勵育種原始創新、限制模仿修飾育種的制度環境。
健全品種保護支撐體系。全面推行品種權線上申請受理審查,縮短審查授權周期。加快植物新品種測試、分子檢測技術研發和標準研制,健全品種標準樣品庫和DNA指紋數據庫建設。優化升級種業大數據平臺,發揮信息化技術手段在品種真實性檢測、調查取證等方面的作用。鼓勵品種權實施運用,完善轉讓、質押登記,提升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質效,促進育種創新成果轉化。
嚴格品種權維權執法。強化品種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緊密銜接,綜合運用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手段,指導各地建立健全侵權案件快速處理機制。聯合公檢法等有關方面持續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聚焦品種權保護,堅持部省聯動、部門協同,強化種業市場、企業、基地監督檢查,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