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倉:“蘑菇大王”帶領群眾奔小康
廬江縣53歲農民夏金倉從事食用菌研究和科普工作30多年,創辦、組建了食用菌協會、金道食用菌研究所、菇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輻射或帶動華東6省一市5萬多戶菇農,創年產值近1.3億元。他先后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安徽省農民創業帶頭人等10多項榮譽稱號。
扎根鄉村,艱苦創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1980年,兩次高考落榜,夏金倉的大學夢想被現實擊得粉碎,卻產生了創業致富的夢想。一個偶然的機會,從廣播中聽到農村發展食用菌行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他如獲至寶,決定沿著這條道走下去。
說干就干。夏金倉到處拜師學藝,考察取經,把菌種的選擇、播種的時期,育種的溫度、濕度等關鍵技術牢記在心,回到家里,把在水泥廠打工賺來的80元錢作資本,在家的幾分地里,如癡如醉地搞起了食用茵試驗。平整土地、搭建棚架、攪拌菌料……在第一茬平菇成熟前,他吃住在大棚里,緊盯著各個菌袋,害怕出現一點差錯。
一次,夏金倉冒著傾盆大雨,為了守著菌菇長出來,渾身濕透了,凍得直打哆嗦,辛酸的淚水和冰涼的雨水混雜著流到嘴里,又苦又澀……由于淋了雨,加上熬更守夜的疲勞,他病倒了,被送到醫院。一覺醒來,他拔掉手上滴著藥水的針頭,心急如火往試驗基地跑,迫不及待地撥開塑料袋查看,一個個營養棒面上爬滿了白色的菌絲,一陣陣平菇菌香撲鼻而來,慢慢掀開薄膜看到一朵朵鮮嫩肥美的蘑菇破土而出。他欣喜若狂地喊道:“我成功了,我終于成功了!”他永遠忘不了那個值得慶賀的日子——1983年9月8日。
功夫不負有心。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反復栽培實踐,夏金倉終于獲得成功。第二年,他種下的1.4畝平菇長得鋪天蓋地,采摘1.5萬公斤,獲純利2萬多元。
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克娜小姐考察了夏金倉的栽培基地,對他所作出的成績大加贊賞,稱贊他是“中國靠勤勞致富最杰出的新一代農民代表”。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夏金倉成了當地第一個成功栽培食用茵的能人,也成了第一個率先脫貧致富的農民。隨著栽培規模的不斷擴大,他成為遠近聞名的“食用菌大王”,鄉親們聞訊紛紛要求前來學習。“飲水思源,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的最終目標。”夏金倉毫不保留地傳授食用茵技術。由于他實踐在先、收獲在先,人又熱情周到,一下子把周邊的鄉親們都吸引了過來。他采取協會+基地+會員農戶的模式,使各環節之間的關聯度高進一步增強,帶動了千家萬戶產業鏈的形成,規模效益進一步顯觀,市場競爭力明顯加強,有力地推動了全縣食用菌向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2012年,夏金倉領到國家科普惠農工作獎勵5萬元,他全部投入科普惠農工作支出,購買電腦、投影儀、數碼相機,作授課和采集信息之用,并聘請專家、教授開展各類食用菌技術培訓達12次,聽眾3000人次;開展科普講座12期,聽講人數7000人次;發放圖書1000冊,技術資料4000余份,種類達15種,并多次組織會員外出學習參觀,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