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縣(市、區)農委(農業局):
今年,全省各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和技術指導服務力度,糧食生產克服氣象條件、生物因素等不利影響,可望實現連續豐收。目前,玉米已經處于蠟熟末期,陸續將轉入收獲和儲藏準備階段。為提高玉米收獲、儲藏技術水平,保證玉米原糧品質和儲藏質量,按照省政府領導指示,經過農業專家會商,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供參考。
一、玉米適時收獲技術指導意見
(一)主要目標。通過規范田間作業,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實現降水提質、節本增效和安全低耗目標。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氣象條件與玉米成熟度相結合。氣溫下降快、籽粒含水量低適于早收,氣溫下降慢、籽粒含水量高適當晚收。
二是堅持人工收獲和機械收獲相結合。以機收為主,人工收獲為輔,增加秸稈還田數量。
三是堅持籽粒收獲和烘干能力相結合。根據烘干能力確定籽粒收獲數量,保證及時烘干,防止玉米發生霉變。
四是堅持收獲進度與秋整地相結合。擴大深松整地、秸稈還田面積,實現玉米茬應翻盡翻。
五是堅持收獲儲存與加工銷售相結合。實行分類收獲,專品種單收單儲,滿足加工銷售需要。
(三)技術要點。
1.人工收獲。根據勞動力情況,合理安排收獲,提倡適時晚收,提高產量和品質。一般在“酷霜”前1—2天把玉米割倒,集中放成“鋪子”進行后熟,提高玉米產量及質量。對活稈成熟的品種,應適當延后采收,降低水分,增加成熟度。當苞葉干枯松散、籽粒變硬、粒皮層光亮、灌漿乳線消失、基部出現黑色層、籽粒含水量小于25%以下時收獲最佳。
2.機械收獲。要提前做好農機具檢修和駕駛員培訓工作,確保人、機達到標準作業狀態,提高收獲質量,降低收獲損失率。一般在籽粒含水量小于25%以下時收獲,直接脫粒收獲面積要以烘干和加工能力進行確定,做到適時烘干和加工。機械冬季凍收要在溫度達到零下5℃以下、上凍后進行。同時,要加強玉米收獲機械的組織和調度工作,力爭達到滿負荷作業;收獲機械要加帶粉碎裝置,盡量將秸稈打細粉碎,提高秸稈還田作業質量。
3.整地還田。統籌安排秋收和秋整地工作,采取邊收獲邊整地的方式,壓縮秋季生產時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于適宜深松整地地塊,要大力推廣深松整地、秸稈翻埋、碎混還田技術,做到深松、耙耢、起壟、鎮壓連續作業,做到整平耙細,上暄下實,達到待播狀態。旱情較重地塊盡量少動土多保墑,推廣保護性耕作和免耕作業技術,明年春天實行原壟卡種。
二、玉米科學儲藏技術指導意見
遵循經濟、安全、有效的原則,因地制宜采取防霉、防鼠等技術措施,降低儲藏損失,確保玉米保管安全。
(一)穗收玉米自然通風降水。玉米收獲后必須要去凈苞葉,挑出青穗,對于收獲時水分含量高的玉米要采用自然通風的辦法,降水提質,防止霉變。具體做法:制作20厘米寬的三角立架,三面用木條和鐵網固定,長、寬可根據玉米倉的長度確定,南北橫放擺好,底部、中部自然通風降溫。
(二)粒收玉米及時烘干脫水。對機械直接脫粒的高水分玉米籽粒要及時用烘干塔進行烘干,減少生霉焐粒發生,提高玉米品質。
(三)簡易設施集約儲糧。一是搭樓子。采用木頭或鋼管立四框,上下及四周用鋼絲網圍上,制成玉米樓。寬小于2米、高3米、長4~5米,單體可貯玉米棒2500公斤左右。二是上棧子。用高粱稈或玉米稈打成簾子,做成圓形或長方形豎起,里面填裝玉米穗。棧子不能過大,直徑1.5米以內。上棧之前要打好底墊,避免玉米穗和地面直接接觸,發生霉爛。底墊主要用高粱、玉米秸稈,最好是用木頭,不要使用塑料薄膜作底墊。同時要準備防雨設施,以便遇到雨雪天及時進行苫蓋。三是碼趟子。僅用于儲存條件較差的地區。采用碼長形趟、圓柱形堆等方式儲糧。注意碼趟不能過寬,三至四穗為宜,碼堆不能過大,直徑1米以內為宜,要鋪物墊底,防止玉米穗與地面直接接觸。
(四)鋼制倉科學儲糧。制作鋼管倉尺寸為,長6米、寬2米、高3米,用鋼絲網圍四周,單體可儲糧近5000公斤。鋼制倉通風好,既可解決霉變問題,又能防范鼠害。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
2017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