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是變廢為寶、投資少、見效快的朝陽產業,寶雞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提速,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助推食用菌產業發展,促進各地菌業交流合作。近日,由寶雞市果菜局承辦的全國食用菌綠色生產與栽培技術培訓班在寶雞召開,來自國內24省的代表先后前往隴縣、陳倉區進行現場觀摩。
據了解,當天參觀的幾家企業中,隴縣宏盛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國人菌業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等都是寶雞市在國家“惠菌”政策下發展壯大的典型。
陜西省寶雞市三面環山渭河橫貫全市。依山傍水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自然條件適宜多種食用菌和果樹生長。寶雞市食用菌栽培歷史悠久自古先民就有采食野生菌類的習慣。從小面積人工栽培到成立了寶雞市經濟作物研究所,再到后來的市農技中心食用菌研究室開展食用菌的技術研究和品種開發,并率先在川、塬農區推廣利用農作物秸桿生產平菇技術。
寶雞市食用菌栽培歷史悠久,自然氣候適合多種食用菌生長。目前,全市栽培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19種。2017年全市代料栽培食用菌3330萬袋,總產量3626.2萬公斤,總產值3.98億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讓食用菌已走進千家萬戶。陜西省寶雞市食用菌生產也隨著這股熱潮取得了有力的發展。食用菌已成為寶雞市城鄉居民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市政府將食用菌列為寶雞市十大主導農業產業。目前寶雞市栽培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十多個品種。
下一步,寶雞市將充分發揮生態區域和主導品種優勢,構建食用菌生產、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利用等有機結合的現代生態食用菌產業體系。積極開展以棉籽殼、玉米芯、果樹枝條、辣椒桿為主料栽培香菇等技術示范推廣工作,穩定木腐菌的持續發展;大力推廣以玉米芯、玉米稈、小麥草和畜禽糞便為主料栽培蘑菇、雞腿菇等食用菌生產技術。同時研究這些原料混合的最佳配方,穩定木腐菌發展草腐菌,促使食用菌產業協調、持續發展,使食用菌產業遍地開花,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