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全面推行黨委政府領導下的“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貧困戶”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這一模式由政府主導,貧困戶自愿加入聚愛合作社,合作社向金融機構申請扶貧貸款,統一建設高標準豬舍,租賃給當地的龍頭企業——河南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使用,牧原集團確保每年給每戶貧困戶至少分紅3200元。加上光伏扶貧全覆蓋推行,每年能給貧困戶帶來至少3000元的資產收益,內鄉縣每戶貧困戶每年至少可獲穩定收益6200元。
整合資源實現共贏,貧困戶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增收、穩定脫貧
“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貧困戶實現增收、穩定脫貧,必須創新扶貧模式。”內鄉縣縣長楊曙光介紹,全縣近1.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中,2/3貧困戶有病有殘疾缺少勞動力,當地的上市公司牧原集團有擴大發展規模的需要,金融企業也希望找到風險較小的扶貧模式。于是縣委縣政府牽頭,把各方資源整合到一起,設計了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這種模式很好契合了各方需要,實現了五方共贏。
貧困戶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內鄉縣聚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國甫介紹,貧困戶根據自愿原則,利用到戶增收資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還為每戶貧困戶向金融部門申請扶貧貸款,建設標準化養豬場,然后租給牧原集團,租金收益用于貸款還本付息,并連續10年給貧困戶每年至少分紅3200元。目前入社的15263戶貧困戶共分紅近7000萬元。除了分紅,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到牧原集團養豬產業鏈上就業。黃楝村貧困戶張新珍患有先天性眼疾,妻子連續兩次動大手術,最多時外債高達近20萬元。現在,他在牧原集團內鄉公司7分場的公益崗位就業,月工資2000元。住在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房里,張新珍笑著對記者說:“苦日子到頭了,好日子就要來了!”
貧困村順利解決了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內鄉縣支持引導貧困村成立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縣財政向每個合作社注資20萬元,合作社由牧原集團擔保增信,再向金融機構貸款80萬元,每個合作社把100萬元入股牧原建筑公司作為優先股,按年化10%的收益分紅。前4年,合作社扣除利息后每年凈收益8萬元,縣財政每年為貧困村安排20萬元還貸,4年還完后,每個貧困村有資本金100萬元,每年分紅收益10萬元。
地方政府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了強力保障。楊曙光說:“這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配以光伏扶貧、扶貧車間等舉措,組成‘扶貧套餐’,如期脫貧摘帽我們有信心。”扶貧還實現了與縣域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去年內鄉被評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縣,全縣財政收入增長28.88%,增幅居全省第三。
企業和金融機構也是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的受益者。牧原集團副總裁曹治年坦言,企業擴大再生產需要資金、土地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這種模式通過和貧困戶的捆綁發展,讓企業不增加負債率,有效提升了產能,牧原愿意推廣這種合作模式。風險較小,規模效應明顯,金融機構也認同這種模式,目前國開行河南分行、內鄉的農商行、郵儲銀行、人保公司、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積極參與其中。
資產收益扶貧模式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預期
目前來看,這種扶貧聚合各方力量,發揮了很好的減貧效益,這種模式是否可持續呢?
“這種扶貧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在黨委政府主導下,貧困戶抱團嵌入優勢產業之中,通過優勢龍頭企業發揮資源優勢產生效益,確保貧困戶有穩定收益。”楊曙光說。
在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中,龍頭企業的盈利是基礎和保障,這會不會把風險過度集中到企業?對此,牧原集團黨委書記、總裁秦英林并不擔心。他認為,這種模式有“四好”——
好行業。養豬產業發展空間大,目前正向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好企業。牧原集團是優質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
好資產。聚愛合作社建造的高標準現代化豬舍,環保節能、智能高效,使用壽命可達30年。
好收益。聚愛合作社通過出租資產獲利,市場風險較小;貧困戶按季度獲取分紅,收益持續穩定。
聚愛合作社綜合辦主任劉偉對“5+”扶貧模式的安全性很有信心。他說,這一模式整體上是個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扶貧模式,財政無需兜底;合作社貸款有豬舍這一實物資產抵押,銀行資金比較安全。
張國甫也有信心。他坦言:“萬一最壞的情況出現,牧原集團經營困難,我們也不怕。因為合作社有現代化豬舍這一優質資產的處置權,豬舍使用價值高,流通不難,我們的本金比較有保障。”
當前,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實現了對全縣貧困戶的全覆蓋,這會不會養懶漢?
“大多數貧困戶缺勞動力、缺資金、缺技術、缺銷路、缺膽量。這種模式讓很多貧困戶人生第一次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并有了穩定的收入預期,增強了他們的發展自信和內生動力,很多貧困戶拿到分紅后去發展新的產業。”楊曙光說。
王廷會告訴記者,以前家里窮,發展產業沒有啟動資金,自己也確實沒有好好干;現在手頭有了點小錢,干事的信心更足了。“我種了9畝李子,今年頭一年掛果,能收入1萬多元。”
在8個省份31個貧困縣復制推廣,吸引國際組織關注與合作
作為多方共贏且可持續的精準扶貧創新模式,這種扶貧模式在全國產生了影響,100多個貧困縣紛紛組團到內鄉考察,多地開始學習推廣。河南鎮平縣和想念集團、淅川縣和金冠集團聯手已經復制了該模式,分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9069戶和8676戶;南陽市13個縣市區整市推進這一模式,將新帶動14.4萬貧困戶、33.43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牧原集團積極向全國貧困地區布局養豬產業,將這種扶貧模式復制推廣,截至目前,這一模式已在8個省份31個貧困縣落地,直接幫扶貧困戶12.16萬戶、貧困人口32.15萬人。
由104家央企出資組成的央企扶貧基金也看好這種模式。7月13日,該基金與牧原集團在京簽署協議,聯合投資24億元面向全國22個貧困縣開展生豬養殖產業扶貧。
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不但花開國內,也吸引了國際組織目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國別主任萬楊先后兩次率領專家團隊走進內鄉調研。萬楊說,這種扶貧模式,讓他們找到了中國貧困地區與聯合國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的結合點,找到了可帶動世界貧困地區減貧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他們計劃利用聯合國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內鄉在探索脫貧攻堅新方法、新路徑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環境改善、人民生活等全面提升,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進而創新出更有國際影響力、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的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模式,用聯合國語言體系向世界講述中國扶貧故事。目前,內鄉縣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就實施“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示范區”項目達成了框架協議,項目在穩步推進落實中。
世界銀行十分關注這種扶貧模式。駐中國首席代表瑞沛森已與內鄉縣和牧原集團進行溝通交流,他表示,將適時啟動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