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甕安“4+”培育小產業 “孢子”助推大扶貧
發布時間:2019-03-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年來,甕安縣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抓手,把抓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中心工作相結合,發揮黨建帶頭作用,引領農業產業發展。通過實施“4+”模式培育食用菌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全縣建成4個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基地、2個食用菌產業示范點,286戶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種植,總種植面積約92.98畝(萬棒),年產量300余噸,產值超過450余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帶動脫貧42戶107人,鞏固脫貧成效246戶849人。
牽住“牛鼻子”,“黨建+”扶出小產業。甕安縣充分發揮組織引領、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在有食用菌產業的8個鄉鎮(街道)成立了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在5個發展了食用菌產業的村(社區)建立了合作社,4個合作社(公司)建立了黨支部,持續推動“雙支部”模式發揮作用,發動農戶成立新食用菌產業合作社,動員已有的5個合作社投身探索食用菌種植領域,鼓勵公司(合作社)和黨員帶頭先行種植食用菌,見效益了群眾再參與。同時依托“鄉村網格化”,讓網格員對扶持食用菌發展的貸款、創業、培訓政策和產業方案以及勤勞致富的思想進行宣傳,村級黨支部、公司(合作社)支部通過開支部會、小組會、院壩會等形式,培養致富帶頭人,帶動周邊群眾參與食用菊種植,促進就近就業、增收。目前已有8名黨員帶頭發展食用菌,動員了330戶農戶加入合作社并主要種植食用菌種植。
畫好“同心圓”,“企業+”做活小產業。通過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或貧困戶)”模式,群眾可自行建棚發展種植食用菌,也可以選擇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合作社)經營,或者入股參與分紅,參與合作社種植管理獲得傭金,公司(合作社)種植和農戶自主種植共同發展,同向發力,擴大了食用菌種植規模,提高農戶收入,達到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共同目標。如甕安縣銀盞鎮太平社區2017年以前只有村民王煥小規模種植有香菇1萬余棒,如今通過聯動發展模式,帶動了另外兩戶同王煥一起發展食用菌種植8萬余棒,主要由王煥提供技術,另外兩戶負責資金入股和日常維護,實現農戶家庭經濟收入由土租收入、管理收入、種地收入、產品收入“四收合一”。
注入“催化劑”,“培訓+”助力小產業。2018年,全縣共開展食用菌專項農技培訓42期次,參加人數1300余人次,對種植食用菌的農戶及潛在種植農戶進行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同時為農戶講解食用菌種植的大棚搭建、種植要領、氣候環境、病蟲害防治及銷售等內容,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邀請了省內、云南、廣西等地食用菌種植專家,對全縣農技人員、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培訓,確保農業工作人員知識構成及時更新,加強菌農種植經驗儲備,提供食用菌種植技術,提高菌農種植信心。
把準“風向標”,“市場+”引領小產業。發揮黨組織、政府橋梁紐帶作用。組織了發展食用菌的村支部、合作社到省內、廣東等地進行市場調研考察,掌握市場需求,扶持引入阿發食品公司、惠農農產品有限公司等食用菌種植加工企業、龍頭企業進行大規模承包、種植和收購,主動與金正大、芭田等大型企業食堂、轄區內的大中型批發市場、超市、餐營業聯系,與他們建立起長期供需關系,暢通了食用菌銷售渠道,逐漸形成了“農超對接、農餐對接、農企對接、農批對接”和“市場自由銷售+公司兜底”互相補充的銷售形式,進一步壯大了全縣食用菌種植產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