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資料統計分析,2019年,我國食用菌總產量達3900萬噸,是1978年產量5.8萬噸的600多倍,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年增長率基本穩定在3.5%左右。
從品種來看,有7個常見品種年產量超過百萬噸,香菇、平菇、黑木耳位列前三,產量總和占全國50%以上,其后還有金針菇、雙孢菇、毛木耳、杏鮑菇等。
從生產方式看,袋栽是我國的主要栽培方式,其中,散戶居多,產量占全國70%以上;瓶栽方式均為工廠化生產,產量占比約為8.5%;此外,還有床栽、畦栽、箱栽等。從菌種應用方面來看,國內生產者大多使用固態菌種,適用的機械化生產裝備已應用于規模化產業生產;液態菌種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具有純度高、活力強、繁殖快等明顯優勢,但要求生產環境潔凈,散戶難以達到技術要求,適用的接種裝備還沒有產業化應用。
國內外食用菌機械化生產現狀有所不同,國外食用菌機械化生產發展早,機械化水平和產業現代化程度高,國內食用菌機械化生產方興未艾,已突破規模化生產“無機可用”,產業模式還在摸索。從實踐經驗來看,應用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環境控制等技術,能夠有效提高食用菌單產和生產效率,推動食用菌生產向周年化、標準化、規模化、工廠化、智能化發展。
我國袋栽食用菌機械化生產發展趨勢主要有三個:一.生產方式機械化。食用菌袋栽生產一次性投資較低,符合當前我國產業發展需求,仍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主流食用菌生產方式。適用于不同生產規模的食用菌袋栽生產機具以及配套裝備,是當前及下一階段的研發推廣重點。二.技術裝備標準化。我國食用菌產業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相關裝備技術供給逐步增加,形成了市場競爭格局。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互不兼容,給開發配套設備、提高產業整體水平造成一定困難。加快制定出臺行業或國家標準,有利于規范裝備研發生產,促進技術、產業、應用協調發展。三.產業發展規模化。當前我國食用菌生產采用的“一家一戶”模式,出菇品質和效率受人工影響較大。近年來,浙江、河北等地已開始借鑒國外經驗,整合散戶實現統一制作菌棒及接種、發菌,能夠減少散戶裝備投資、節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勞動強度,不斷提高食用菌生產效率。未來機具裝備更新換代,將進一步推動散戶采用機械化生產模式,促進小農戶對接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