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8月6日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報告包括綜述及十一個部分,其中,第九部分全面梳理了財政支持農業農村的有關情況。
九、支持做好農業農村工作,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各級財政部門著力構建完善財政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精準施策,推動“三農”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一)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一是優化農產品穩產保供政策設計。疫情防控期間,及時制定出臺了減免擔保費用、加大農產品冷藏保鮮支持力度、強化對疫情重點地區轉移支付傾斜支持、加大地方財政資金統籌力度等臨時救助措施,支持各地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同時,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進一步完善生豬養殖臨時貸款貼息補助政策,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將貼息補助范圍由50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拓展到500頭以上。今年以來截至6月底,各級財政共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相關政策支持資金84.53億元。二是落實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204.85億元,引導農民自覺提升耕地地力。下達農機購置補貼170億元,繼續推進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擴大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范圍。三是支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下達農田建設補助資金694.8億元,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不斷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下達76.19億元,啟動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支持耕地輪作休耕。繼續大力支持各類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發展,完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擴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規模,著力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四是統籌做好糧食庫存消化工作。支持有關部門有力有序投放糧食庫存,有效保障了國內糧食供應及糧食市場平穩運行。五是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調動地方“重農抓糧”積極性。六是支持農業防災減災。下達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9.5億元,支持各地做好草地貪夜蛾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防汛抗旱相關工作。
(二)鄉村產業發展持續推進。
一是支持啟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下達50億元,支持各地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選擇省域內基礎好、規模大、有特色、比較優勢顯著的主導產業,創建50個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二是持續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支持新創建3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并將8個省級產業園納入國家創建體系。支持新創建259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以鄉鎮為平臺載體,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三是支持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問題。
(三)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取得明顯進步。
支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促進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和水域生態環境修復。支持有關省(市、區)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下達草原禁牧補助與草畜平衡獎勵155.61億元,推動傳統草原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促進草原生態環境恢復。支持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利用等。支出74億元,以獎補方式支持和引導各地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水利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
安排水利發展資金564.23億元,支持各地開展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支持各地加快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水利防災減災能力。二是支持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對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原中央蘇區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進行補助,受益工程約8.5萬處,覆蓋農村人口約1.8億人。三是推進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與現代化建設。支持實施重點中型灌區節水改造,主要解決重點中型灌區的“卡脖子”工程和險工險段。四是支持實施河長制、湖長制。對國務院通報予以激勵的10個市和10個縣進行獎勵,發揮中央資金的引導作用和獎勵先進的政策導向作用。五是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此外,安排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428.09億元,支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實施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
(五)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將村干部基本報酬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兩項合計保障標準由每村每年不低于9萬元,提高至不低于11萬元。下達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283.2億元,支持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綜合改革相關試點試驗,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六)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推進。
下達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283.2億元,支持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綜合改革相關試點試驗,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村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