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瀝的清晨,在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紅旗營子鄉礦山村,村民姜美玲和丈夫劉新正在向記者熱情展示新鮮收獲的香菇。
“幾年前,礦山村沒有主導產業和集體經濟,我們只是種點玉米、放點蠶,日子過得實在是不寬裕,后來村里帶我們認識并發展香菇種植業,讓我們通過雙手勞動收獲更多財富。”姜美玲表示,她和丈夫劉新一起見證了礦山村從貧窮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的跨越。隨著村莊的蝶變,他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2016年,為了讓精準扶貧形成長效機制,鞍山市科技局駐礦山村工作隊經過充分調研,選定種植香菇作為礦山村幫扶發展項目。為切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隊先后協調爭取到125萬元科技扶貧示范建設項目資金,并與村兩委研究決定采取“黨支部+基地+種植戶+貧困戶”的運營模式。
“2017年,我和丈夫投資了9000元,在食用菌基地承包3棟大棚,正式進軍香菇種植業。村里為我們請來技術員進行免費指導、建起了冷庫以便貯藏鮮菇,并幫我們聯系長期收購商。在村里‘添油助力’下,僅僅通過一年的摸索,我倆的香菇事業就步入了正軌。當年年底,我們就收入了近8萬元,這是我們怎么都沒想到的。2018到2019年,我們又承包了5棟大棚,年收入都達到了12萬元以上。”說起香菇產業帶給她和丈夫的“富”與“甜”,姜美玲言語上稍有些激動,她表示,今年夫妻倆又繼續擴大了規模,承包了7棟大棚,立志再創更多效益。
記者了解到,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家通過產業實現富裕的同時,夫妻倆還把村里的一些留守婦女以及剩余勞動力吸納到基地打工,幫助他們實現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鄉村振興人人有責,姜美玲表示,雖然她和丈夫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村人,但他們會爭取在國家大好政策的指引下,引領更多父老鄉親種出好菇,實現“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