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在位于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李家村的食用菌種植扶貧車間,女工們忙得熱火朝天,秀珍菇從這里發出,運往各地農貿市場。
在食用菌生產車間,李家村黨委副書記黃長秋一邊和工人們說笑,一邊指導他們對菌菇進行分級。這位戴著近視眼鏡的中等個子男子從幾年前返鄉創業開始,就懷揣著產業富村富民夢想,并為之努力。
交談中記者得知,“80后”黃長秋在石門鎮出生長大,2007年考入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從事食用菌種植技術指導工作,2011年8月,帶著妻子孔祥庭返鄉創業,發展食用菌產業。夫妻倆拿出所有積蓄,又找朋友借了4000元錢,湊齊兩萬多元,租下李家村一所廢棄的小學校舍,建起了食用菌種植基地。
兩口子既做老板又當工人,每天十幾個小時撲在了種植基地。生產菌包期間,他們每天凌晨四點就要開始熏蒸;在蘑菇采摘期間為了保證新鮮,凌晨兩點就要起床。因為掌握了成熟的種植技術,他們的創業十分順利,當年就盈利了10多萬元。
2012年,黃長秋牽頭成立豐土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村民一起種植食用菌。也就是在這一年,黃長秋被推選擔任李家村村主任助理和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經理,主要負責村里的產業發展。因為丈夫忙于村里的工作,食用菌基地的大部分事務都落到了孔祥庭肩上,孔祥庭從沒說過一句不是。
2016年,黃長秋當選為李家村村委會主任,他和妻子做了一個決定,將他們經營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無償轉讓給村集體,并將總價值30多萬元的拌料機、包裝機等機械設備捐給村集體辦扶貧車間。“我們本來就是想帶領大家致富的,村里要壯大集體經濟,我們當然要支持。”孔祥庭說。
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至2020年的8年多時間里,李家村集體產業越做越大,目前,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已達1200萬元。近年,依托產業興旺和鄉村有效治理,李家村還發展起鄉村旅游,成為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這些年,已有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發展。
今年,黃長秋當選為村黨委副書記,他的主要工作還是負責村里的產業發展。“有一天,我們村和發達地區的村莊一樣了,到村里來的人都想在這里住上一晚,那我們就高興了,”牽起妻子的手,黃長秋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