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料黑木耳栽培技術原理
根據“黑木耳源于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理論,實行“室內工廠養(yǎng)菌,野外大田出耳”的措施,把大自然氣候和人為控制的小氣候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黑木耳生長發(fā)育的條件,從而達到高效、優(yōu)質、高產的目的。
二、房縣黑木耳下田季節(jié)安排
根據黑木耳子實體適宜生長溫度15℃-25℃的特性,結合多年生產經驗,房縣春栽黑木耳最佳下地時間是3月份,秋耳下地時間為9月份。
房縣適宜栽培黑木耳的地區(qū)大多海拔400米至800米。春季栽培,海拔低的地方和大棚應適當提早至3月初,有足夠生長期保證產量。秋季栽培中,低海拔地區(qū)和大棚木耳可適當延遲至9月底,可降低高溫與病蟲害的影響,保證產量。過遲下田,如10月中旬之后則會造成弊芽。總的原則是:春耳要提早,秋耳適度延遲。
三、下地前準備
1.場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開闊、臨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山間平地作為出耳場地。同時也應考慮水質干凈、水量充足,周邊勞動力豐富、電力有保障等。
2.耳床制作:平整好場地,用旋耕機將土塊打細,然后起溝做床。耳床寬1.8米,溝寬0.4米。中間置噴頭,每床橫向可放8個菌包,間隔10公分,每畝地可擺放1萬個菌包。做好耳床后再壓一遍,有利于菌包擺放平穩(wěn)。
3.配套菌用物資準備:以10萬袋地栽黑木耳為例,需要3寸水泵3臺,主管道500米左右(視水源遠近增減),10畝地的噴淋系統(tǒng),2.2米寬黑色無紡布3000米,1.2x2.2米草簾1000張,2米寬8個絲農膜1500米。
4.噴淋系統(tǒng)安裝
四、春季大地栽培黑木耳催芽關鍵技術
1.菌床處理:在菌包下地前,需要對耳床進行消殺處理,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配合使用,保證出耳期無蟲害、無病害、無雜草生長影響出耳。藥物可根據農資店指導配制使用,隨施藥,隨覆蓋地布效果較好。
2.刺孔下田:可把菌包拉到大田刺孔,也可刺好孔用筐子運到大田,但要注意盡量不要在運輸過程中把菌包擠壓變形。耳床鋪無紡布防泥沙,刺好孔的菌包碼成兩排,接種口朝外,兩排間距5公分利于空氣流通,上下碼四層。然后上面覆蓋雙層草簾,草簾上面蓋農膜,四周用土壓實。這樣刺完孔的菌包在遮光與保溫的環(huán)境下,刺孔處的傷口迅速恢復,在光線與溫差刺激下形成黑色耳基。
3.碼堆養(yǎng)傷期管理:以溫度控制為主,溫度計插在第三層袋內,保持15℃-20℃為宜。如低于15℃,做好防風保溫。如溫度將達到20℃并呈上升趨勢,就要提前將堆上的農膜揭開通風降溫。春季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溫差較大,揭膜蓋膜要根據氣溫和日照靈活掌握,根據天氣預報提前準備,一定要打好提前量。黑木耳菌包在養(yǎng)菌期和出耳中后期可耐40℃高溫,但養(yǎng)傷期不通風情況下,超過22℃就可能造成傷熱燒菌,輕則吐黃水,重則不出耳,即使出耳,也沒有后勁。這一階段溫度控制至關重要,如溫度控制不了一定要及時揭膜、全揭甚至提前密植。
4.密植操作:適宜溫度下,一般3-4天菌包刺孔的傷口恢復,第7-10天就有大量黑色耳基形成,當刺孔處耳基達到三分之一時,就要進行密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見到耳基后就上下倒一次堆,菌包出耳效果將更均勻。密植就是把碼垛的菌袋間隔3公分距離立擺,這樣蓋上草簾噴水,就可以把刺孔處的小耳基催成耳芽長出來。
5.密植期催耳管理:密植好之后,蓋上草簾,開始往草簾上噴水保濕催耳。第一次噴水要持續(xù)兩小時以上,讓草簾濕透。之后間隔半小時噴一次,時間長短根據天氣與草簾濕度而定。出芽前期,保持菌包上有水印即可,耳芽長出袋外了,要增加噴水量,保持菌包表面整個有明水,耳芽新鮮水靈,生長旺盛。過干影響生長,過濕會造成耳芽融化。一般草簾蓋4-5天要揭開透氣,適度見光管理。全光催芽,每次澆水不能超過3分鐘,見干就澆,見濕就停。一般菌袋溫度超過12℃就要澆水保濕,防止弊耳芽,當菌包溫度達到22℃,噴水仍無法控制溫度時,要揭開草簾,防止高溫高濕捂芽,造成傷害。結合天氣,遇雨天必揭,利于出耳,又快又整齊,雨后再蓋上,正常管理。當年耳芽部分開始分化成耳片后,可選擇天氣進行曬包1-2天。經過二十幾天的管理,當大部分耳片達到指甲蓋大,有少部分達到三公分以上時,就完成催耳管理,可以分床進行全光出耳了。如果水源不夠造成溫度控制不了,要提前分床。
6.分床操作:分床前,將耳床按之前處理方法一樣打藥、鋪地布。間隔10公分將菌包橫豎成行擺放開,噴頭同步安裝到位。有較大耳片可邊分床邊采摘。
五、春耳大田全光管理技術
黑木耳生長對溫濕光氣較為敏感,一般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在溫度較低情況下生長肉質較厚,質量好。黑木耳需要干濕交替管理,干養(yǎng)菌絲、濕長木耳。大田全光管理,光照好,空氣流通,黑木耳顏色黑,干物質積累多,產量高,病害少,木耳形好。遵循黑木耳的生物學規(guī)律,進行大田全光管理。
1.分床后曬包:分床后不再使用草簾,陽光爆曬3-5天,將耳根曬干透,陽光中紫外線將部分霉菌殺滅。同時休養(yǎng)生息養(yǎng)好菌,為出耳積累養(yǎng)分。
2.出耳前期管理:分床后的菌包上,耳片較小,此階段水容易灌包,盡量做到少澆勤澆。結合水溫、袋溫與氣溫,15℃-25℃澆水。每次控制在3分鐘以內,耳片上見白就澆,見濕就停。見到包內有積水,及時用刀片劃開放掉,劃的口盡量長些,有百利而無一害。長時間積水會造成爛耳死耳現象。每天上午要巡田,扶起倒下的菌包,放出包內的積水。澆水3-5天后,發(fā)現耳生長不明顯,就要停水曬袋,曬至耳根干透再澆,當耳片達到5公分以上時,可以采收。
3.中后期管理:采收完一批木耳后,要進行曬包養(yǎng)菌。采用干濕交替的管理方法,讓菌包充分積累營養(yǎng)。一般根據天氣曬3-5天,至菌包外表明顯變白時,再進行澆水管理。到出耳后期,菌包養(yǎng)分減少,可增加養(yǎng)菌時間。同時盡量結合天氣少澆水,利用自然雨水出好木耳。特別強調,在天氣預報有雨的前幾天,一定要停水養(yǎng)好菌,雨前澆透水,利用雨水氣候出好耳,可以事半功倍,提高產量。
4.黑木耳采收與干制:春耳一般達到5公分以上時可采收,而秋耳較厚,3公分以上可以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水,采大留小,以利后續(xù)產量。黑木耳一般自然晾干,在大棚內紗網床架上晾曬,當耳片半脫水狀態(tài)時,適當堆厚一些,慢干有利于耳片增厚和造型。干透的黑木耳及時用防潮農膜袋包裝,入庫待售。
六、房縣秋季越冬耳管理技術
由于房縣秋季適宜黑木耳生長的時間較短,秋季黑木耳下地在9月15日前下地的可以采兩茬秋冬耳,9月15日至10月1日前下地的只能采一茬木耳,國慶節(jié)后下地的基本年前耳芽出齊長成片,但采不了木耳,年后采耳。由于年后出耳早,木耳片厚,背面呈灰白色,質量好,所以栽培效益不錯。
下地的菌包,可以選擇連續(xù)無雨天氣邊開口邊擺床,9月上旬下地的,間距10公分擺放,全光照催芽出耳。9月中下旬以后下地的菌包,需要密植管理,間距3公分擺放。秋耳菌包下地,前一階段不蓋草簾,全光照管理,接受陽光與雨露養(yǎng)傷出芽。一般7-10天,劃口處可見耳芽形成,見耳芽后開始噴水管理。如遇連續(xù)30℃以上高溫,需要隔三四天將菌包迎太陽面調面轉一下,這樣避免陽光灼傷與陰陽面差異。秋耳全光催芽一般在傍晚時溫度降至25℃以下開始噴水,每次3分鐘,間隔15分鐘左右,少量多次,夜間溫度降至15℃以下停水。出耳管理可參照春季田間管理的方法。如最高氣溫下降至20℃以下,需要覆蓋草簾保溫保濕催芽。當氣溫降低,夜間上凍后,木耳不再生長,可在晴天將菌包上耳片曬干,把菌包密植起來,蓋上草簾過冬,待來年春季氣溫回暖,再分床澆水出耳。避免低溫期反復上凍與解凍對耳片及菌包造成傷害影響產量。
七、常見問題及措施
1.弊芽:一般弊芽是由于出芽期的溫度與濕度不夠造成的。春耳發(fā)生較多,主要是在催芽時溫度偏低,草簾沒有蓋好保溫保濕困難,而陽光照射下,袋內溫濕度相對好,所以木耳在里面長,不愿意長出來。秋耳則主要是下地晚的菌包會發(fā)生,同樣是外面溫濕度不夠。弊芽一方面浪費營養(yǎng),另一方面高溫時易受太陽光直射灼傷造成爛耳,后期爛包。
措施:春耳催芽期蓋好草簾,不能將菌包外露,同時持續(xù)保濕,秋耳則適時下地,10月上旬必須結束。有弊芽的現象可以乘溫度合適時持續(xù)流水,在雨天將草簾全揭,接受天然雨水可以緩解。
2.澆水灌包:這主要是由于料袋分離情況下,澆水量過大,噴頭霧化不好等原因造成的。澆水時盡量做到少洗勤洗,寧缺勿多。遇到灌包的及時劃袋。同時減少噴水量,適當曬包。蓋草簾催芽至木耳開片后再分床,可以減少澆水灌包情況發(fā)生。
3.木耳不愛長:主要是木耳袋持續(xù)澆水,沒有得到休養(yǎng)造成的,可以停水,曬袋5-7天,讓菌包充分積累養(yǎng)分再澆水管理。
4.木耳紅根:這是由于在木耳生長旺盛期,常時間澆水或高溫澆水,通風不好,木耳根部長期過濕缺氧,特別是高溫高濕,產生了病變。
措施:木耳長大后要及時采摘,過密的挑大的進行疏耳處理,發(fā)現耳根部菌絲不白,要及時停水曬袋,盡里曬的時間長些。
5.木耳爛根死亡:澆水過度造成積累的營養(yǎng)耗竭,長時間耳片根部過濕缺氧,耳根病變壞死導致木耳死亡。在木耳澆水管理時,一定要看木耳菌包和耳片的情況澆水,寧缺勿多。同時,要注意水質情況,不潔凈有污染的水也會加劇對木耳生長造成的影響。
南方氣候與北方不同,南方溫度高,空氣潮濕,雨水偏多,病害基數大,而自然風量較小,所以黑木耳管理不可像北方大水澆,要恰到好處。同時,前期催芽有覆蓋物階段,如果高溫不及時揭開通風,短時間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作者:房縣天禾菌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 汪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