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強化農村改革創新,在堅守底線前提下,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隨后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強調,審慎穩妥深化農村改革,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抓好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從“堅守底線”“審慎”“穩妥”“穩慎”等多個關鍵詞中,可以看出,改革要堅持“穩”字當前,在堅守底線前提下開展創新。
如今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不少改革都到了關鍵節點,進一步突破前進,必然面臨更多深層次的利益調整,堅守底線,才能確保不發生顛覆性錯誤。對于改革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守住農村改革的底線,需要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做到突破政策法律底線的事不能干、違背農民意愿的事不能干、與農民爭利的事不能干,確保改革始終在正確方向上前進。
突破政策法律底線的事不能干。對于農村改革各項具體任務,中央不僅從政策層面積極引導推動,更從法律和制度層面劃定了紅線和禁區。各地在創新探索的同時,應嚴格落實各項法律政策要求,做到突破底線的事堅決不能干。要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的底線。可以創新盤活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的形式,但不能把農戶的宅基地資格權搞沒了,不能把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的底線突破了;可以因地制宜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但不能盲目下增長指標,擴大農村債務,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要守住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底線。在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中,應堅持“大穩定、小調整”。要守住耕地紅線不突破的底線。不能借土地流轉之名搞“非農化”,也不能違規占用耕地建房,確保良田用于種糧、農地始終“姓農”。
違背農民意愿的事不能干。農民是鄉村的主體,鄉村振興是為農民而興。違背農民意愿,搞一刀切,只會好心辦壞事,效果不如意。從大歷史觀來看,尊重農民意愿就是尊重規律。尤其是涉及改變農民千百年來生產生活方式的改革,一定要保持歷史耐心。從農民個體來看,承包地和宅基地是農民重要的財產權利,農民可依法決定是否流轉或退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因此,在推進各項改革任務中,應把住農民主體這一關,通過嚴格執行民主程序,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說了算,不得強迫農民上樓或退出宅基地,不得強行推進整村流轉。只有尊重農民意愿,照顧農民感受,才能確保改革經得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
與農民爭利的事不能干。實現好、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是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意放寬準入門檻,讓工商資本無序下鄉,只會與民爭利,擠出小農戶,這不僅違背了改革初衷,也不利于現代農業發展。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各地應采取措施確保不會對農民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應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監管機制,規范社會資本租賃農地行為,防止浪費農地資源、損害農民權益。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工商資本進入適合企業化經營、效益高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領域,發展農民干不了、政府干不好的設施農業等產業,支持其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老板帶著老鄉發展。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只有在守正基礎上的創新,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讓我們牢牢守住政策底線,推動農村改革行穩致遠,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作者:付姓 中國農村雜志社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