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在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數據共享等十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通知的發布對于促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提升農業保險的承保理賠精準性,規范市場秩序,還能提高農戶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細化監管規定
《通知》從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應收保費管理、數據共享等十個方面提出明確工作要求,細化監管規定,更好保障農戶權益。
《通知》主要包括強化投保精準性管理,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提高理賠服務質效,嚴格應收保費管理,夯實條款費率管理,加強數據共享,規范市場秩序,鼓勵科技賦能,做好宣傳培訓,推進協同配合。
此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做到應賠盡賠”。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啟動通知制定工作,是保險業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高農業保險經營管理質效的重要舉措,對實現農業保險精細化管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通知》是對當前農業保險領域承保理賠精準性問題的一次全面且深入的規范。通知的出臺不僅體現了國家對農業保險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彰顯了各部門在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上的堅定決心。
提升服務質效
《通知》以提升農戶獲得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各方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打通影響承保理賠的各個關鍵環節,規范市場秩序。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表示,當前存在農業保險理賠機制不完善、賠付標準過低、理賠項目缺失、條款不合理,以及生豬投保期限與養殖周期不匹配等問題。此外,理賠服務滯后、核災理賠不及時也影響農戶的投保積極性。
《通知》明確,保險公司應加強承保信息精準性管理,并對集體類業務和規模經營主體類業務分別提出了驗標要求。同時,提高理賠服務質效,支持各地建立農業保險預賠付機制,鼓勵保險公司提高預賠付比例。
上海太安農業保險研究院認為,針對當前行業中存在部分農戶理賠服務獲得感不強的現象,《通知》在三方面提出新要求,以提升理賠服務質效:一是理賠時效有新要求。保險公司在依照《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理賠時效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根據自身能力,細化分險種的理賠時效要求。二是理賠真實性有新方法。鼓勵各地對接社保卡“一卡通”等方式支付賠款,確保真實理賠。三是支持各地建立農業保險預賠付機制,鼓勵保險公司提高預賠付比例,提升農戶滿意度。
在規范市場秩序方面,《通知》提出,原則上縣及縣以上區域不允許同一保險公司獨家經營,逐步形成縣域內以服務能力、農戶滿意度為導向的適度競爭市場環境。保險監管部門適時對各層級保險公司進行綜合考評,不符合條件經營農業保險的,責令限期改正,停止接受新業務,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采取監管措施或實施行政處罰。
袁帥認為,《通知》不僅能夠提升農業保險的承保理賠精準性,規范市場秩序,還能夠提高農戶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同時,通知還強調了各部門之間協同配合和數據共享,有助于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農業保險工作的深入開展。
促進農險高質量發展
立足于新形勢下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防火墻”和“安全網”功能日益顯現。解決農業保險領域承保理賠精準性問題,是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農業保險體量大、增速快,服務農戶眾多,我國農業保險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但在實踐中,與“三農”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承保理賠不精準的問題影響了投保農戶獲得感和農業保險功能作用發揮。出臺通知可以推動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的精準性,促進農業保險的精細化、科學化發展,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提高理賠服務質效,最大限度提升投保農戶獲得感。
據了解,2022年,原銀保監會出臺《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對承保、理賠、協辦、內控等關鍵環節行為進行規范。但關于投保理賠精準性的規定尚不夠完善,一些規定還較為原則。上海太安農業保險研究院認為,《通知》為農業保險行業實現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更明確、更細化、更具操作性的舉措,也為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武忠言建議,可從四方面提高農業保險承保和理賠的精準性:一是加強信息驗證與科技應用。對集體和規模經營業務分別驗標,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精準查驗。二是完善理賠機制與標準。及時更新損失鑒定技術規范,提高損失確定的公信力,推動制定符合當地農業生產規律的定損方法。三是提升服務效率。支持建立預賠付機制,鼓勵提高預賠付比例,及時調配救災資源,探索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查勘定損。四是強化數據共享與監管。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共享土地承包、流轉及防疫檢疫等數據,保險監管部門進行綜合考評,加大監督力度。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單位抓好通知貫徹落實工作,指導各地強化承保理賠管理,提高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增強農戶滿意度,切實推動農業保險更好服務“三農”。(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