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混撒拉村舉辦了一場科技成果示范推廣現場觀摩活動,旨在向村民推廣該院研發的最新科技成果:“果—菌—肥”協同提升農業效益模式。
據了解,這套模式從2021年開始研究,主要是統籌芒果農事管理時間的空閑期和林下空間的空閑地,利用農業廢棄秸稈作為原料,發展林下赤松茸種植。通過該模式,既能保障現有芒果產業收益不變,又能通過種植赤松茸增加收入,赤松茸采收后的基料菌渣還可以還田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質量,進而促進芒果品質的提升。
為何能有如此顯著的效果?答案在選用的食用菌品種上。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專門從事食用菌栽培研究的副研究員肖玉軍表示,“我們選用的是赤松茸,它是一種中溫型珍稀食用兼藥用菌,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營養、健康的食用菌品種。”赤松茸降解纖維素和抗雜能力強,可充分利用當地的農作物秸稈、果樹枝條等農林廢棄物作為基質,且菌絲、子實體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促進林木的光合作用,同時,栽培后的菌渣還可以直接還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由于攀枝花冬季氣候溫暖、雨水少,為赤松茸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可以實現春節前后出菇,且品質優良,此時在全國范圍內絕大部分地方赤松茸產量少或未上市,錯峰上市能夠極大增強市場競爭力且價格高,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據悉,攀枝花有百萬畝芒果園,發展芒果林下赤松茸產業有非常優越的條件。目前“果—菌—肥”協同提升農業效益模式已經基本成熟,接下來將根據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整,并進行廣泛推廣和應用,促進農民增收。(來源:攀枝花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