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的鳳凰林場,村民正在林場的樹木之間,將培育好的香菇菌袋,放入土中,進行覆土。
正在干活的村民王世英笑著告訴記者,在基地干活,一個月能掙2400元錢。
王世英工作的種植基地是位于平壩區樂平鎮鳳凰林場的群益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張曉龍在創辦群益合作社前,已經在福建從事了6年的食用菌種植工作,2017年,張曉龍決定結束自己的外出打工生活,回到家鄉,注冊成立了群益合作社,種植林下食用菌。
為什么發展林下種植食用菌?張曉龍告訴記者,樂平鎮平均海拔1230米,平均氣溫13.5℃,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成片樹林繁茂的枝葉能起到遮陽、擋風、涵養水分等作用,滿足食用菌生長需求;收獲食用菌后余下的廢料是林木生長需要的肥料,林下種植形成了循環經濟;利用林下空地,節約了耕地資源。
在合作社成立初期,主要是開展單一的鮮菇種植,經過2年多時間,現已發展到多菌類種植,菌類深加工,開發出香菇脆脆、林下藥用靈芝、靈芝盆景等產品。
“合作社現有林下示范種植香菇40萬棒,林芝19畝,椴木香菇60畝,榆黃菇10畝,現在仿野生種植的靈芝和香菇長勢都很好,品質和口感接近野生型。”張曉龍告訴記者,優質的產品,讓自己不必為銷售發愁。
基地產出的靈芝孢子粉能以每斤最低價800元出售,靈芝采收后以每斤80元的價格銷售給廣州的保健品公司,靈芝制作出的盆景,又能以最低價360元一盆銷售。“生產的香菇干菇能賣到120一斤,鮮菇20元一斤,都是訂單式生產。去年通過政府搭線,合作社還與青島的企業達成協議,將我們的產品銷售到了青島。”張曉龍說。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生產標準化廠房2000平方米,標準化生產大棚200個,菌包生產廠房1200平方米,擁有了集菌棒生產、無菌接種、鮮菇栽培、循環利用為一體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并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鏈接模式,按照統一建設模式、統一提供菌包、統一技術管理、統一保底收購的“四個統一”原則,帶動周圍農戶致富。
“像椴木香菇,一斤菌種,一米二的的樹木可以接種四根,一斤菌種4塊8元錢,我們計算過,一千斤木材就有一千元的純利潤,一家2口人,管理一萬斤木材沒有問題。”張曉龍說,合作社還配備了技術人員,每天都要到周邊種植的農戶去看一遍,發現問題就及時整改,確保村民會種,有產出。
除了農戶自己種植,合作社保底回收銷售,農戶還可以選擇到基地務工。“基地里常年務工的人員有43人,大棚生產季節用工能有56人,帶動周圍6個村發展食用菌300萬棒,其中精準貧困戶有29戶,人均增收2000余元。2019年合作社實現總產值507.8萬元,今年還將繼續選取優質品種,擴大種植面積,讓閑置的林地,變成群眾的致富地。”張曉龍說。(記者 王小歡 來源:安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