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種植的脆紅李樹剪枝后,廢樹枝只能當柴燒或者留在地里,亂七八糟的影響環境。現在,廢樹枝經過粉碎后制作菌包種植平菇,不僅實現了廢物再利用,也給我帶來了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特別是我不賣菌菇賣菌包,每個要多賺2.5元。”1月31日,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合面鎮雙鳳村75歲的蘑菇種植大戶明文舉的菌棚里,他一邊查看菌包長出的平菇,一邊高興地介紹說。
走進明文舉的平菇種植大棚里,平菇菌包上陸續長出傘狀樣平菇,很難想象到這些長勢蔥郁的平菇竟然是用脆紅李枝條經粉碎加工生長出來的。幾年前,他和兒子響應村里發展脆紅李產業號召,流轉了120畝山頭規模種植脆紅李。然而,種上脆紅李后,每年剪枝都會產生大量廢棄枝條。由于近些年農村都燒上天然氣,剪下的李樹枝條只能丟棄在地頭,但是,一時半會根本腐爛不了,影響了環境和美觀。
于是,2016年秋,李樹開始修剪后,明文舉就買回樹枝粉碎機,將剪下的枝條全部搜集起來進行粉碎后,裝進專用塑料袋。裝的時候加入麥麩、玉米粉、維生素等輔料保證營養均衡,而后,進行48小時的高溫消毒,徹底殺菌后,再加入菌種就等著長出蘑菇。這種用果樹枝條制作的菌包,成本比用棉籽殼等原料制作的菌包要低2元,僅需4元成本,一年2萬余個,僅菌包成本,明文舉就能節省4萬余元。
據悉,這兩年,明文舉的2萬多個菌包,其長出的蘑菇產量有3萬多斤,平均每個菌包達1.5斤。平菇市場零售價雖然要賣7元/斤,但因量大,他只能以5元/斤批發給菜販,一個菌包的平菇可賣上7.5元。除去4元成本,一個菌包的平菇所獲利潤3.5元。
明文舉說:“去年,他就開始嘗試換個銷售模式,采取賣菌包的方式來賣平菇,沒想到市場行情特別好,特受消費者青睞。從去年10月陸續培育的2萬余個菌包,短短2個多月,以每個10元價格就賣出了1萬余個了,除去4元成本,實際獲利超過6萬元,比賣菌菇還劃算。”
消費者把菌包買回去后,只需放在陰暗潮濕處或廚房角落,適時噴水,就可長出密密匝匝的蘑菇。一個菌包可以采收4次,每次都可以采收0.5斤左右。算下來,2斤平菇若去市場7元/斤的價格購買,花費14元,每個菌包10元就可以吃到14元的平菇,更新鮮、隨采隨吃。
10元一個菌包,明文舉可以獲利6元,比直接賣菌菇多賺2.5元。隨著菌包銷售市場越來越好,明文舉接下來準備采取流水線方式擴大菌包培育,以滿足更多市民在家中就能吃上自己培育新鮮蘑菇的需求,今年,按賣2萬個菌包計算,比直接賣蘑菇多賺5萬元,再加上李樹枝條做菌包原料減支的4萬元,2萬個菌包實際多賺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