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收時節,農作物秸稈的處理便成了一大難題,焚燒會污染環境,爛在地里又會導致莊稼爛根,隨便丟棄不僅惡化環境,還易引起火災。這些讓人頭疼的“廢物”,如今在上海青浦現代農業園區已成為了可以利用的“寶貝”。
去年底,農業園區與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利用農業廢棄物中的水稻秸稈作為栽培基料種植大球蓋菇,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關鍵是讓過去難以處理的秸稈得以有效利用。走進農業園區的大球蓋菇種植基地,壟上長滿了圓墩墩的“疙瘩”,大球蓋菇猶如小傘插在泥土里。工作人員正抓緊時間,將它們一一采摘。
大球蓋菇的種植土壤有些不同尋常,是利用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做成的培養料。據了解,農業園每種植1畝大球蓋菇,可消耗15畝水稻秸稈,利用大球蓋菇菌絲來分解秸稈后,剩余的菌渣還可以作為有機肥,直接還田種植蔬菜,實現“大球蓋菇-蔬菜”的輪作模式,不僅解決了大量農作物秸稈因廢棄、燃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生態問題,又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強土壤肥力。而且,與常規栽種相比,輪作模式可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下一步,農業園區將嘗試在冬閑時直接在稻田種植大球蓋菇,同時,通過輻射帶動周邊合作社進行種植,提高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