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食用菌種植基地里,放眼望去,滿是食用菌大棚,棚內整齊擺放著菌棒,村民們正在采摘、分揀、包裝,一派忙碌景象。在涇龍村,小小食用菌已發展成為大產業,成了當地的主導產業,大棚的主人就是寧夏青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立勇。
一心搞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在與食用菌結下不解之緣之前,蘇立勇已經在金融行業打拼多年,他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蘇立勇在進入農業領域之前在多個銀行擔任過行長,憑借自己多年的打拼,已經算是寧夏金融行業的優秀人才。事業風生水起的他不想安于現狀,想挑戰自己,嘗試踏入未知領域,找到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方向。
2015年,已過天命之年的蘇立勇選擇了新的人生起點,他辭去公職,把目光投向了農業。“我當時之所以選擇農業,主要覺得鄉村以后是發展重心,農業領域將來肯定是一片大好天地,而且食用菌一年四季都可生產,還能做產業延伸。”蘇立勇經過一番考察學習,決定選擇發展食用菌產業,這在當時的寧夏尚屬空白,蘇立勇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于是成立了寧夏青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做起溫棚菌菇種植,一直穿西裝的他開始穿起工服走進田間地頭。
萬事開頭難,對于蘇立勇來說也是如此。食用菌項目啟動后,因為沒有技術支撐,食用菌面臨著產量低、見效慢的問題。同時,由于第一次種植香菇,公司在生產管理方面缺乏相應人才,他的香菇事業起步并不一帆風順。但上天總是眷顧努力的人,四處求賢時,蘇立勇遇見如今公司技術總監周益初。周益初的老家在浙江省麗水市,那里是全國著名的香菇主產地,他從小就接觸香菇并深諳香菇種植之道。周益初加入后,在他的指導下,蘇立勇遇到的難題迎刃而解。
從門外漢到行業翹楚
慢慢地,憑借敢拼敢闖與膽大心細,蘇立勇在食用菌行業闖出一片天地,實現從金融到農業的跨界轉型,依托“公司服務兩端+農戶種植”的農企創新合作模式及“以銷定產、以質提效”的生產運營模式,新型農業產銷聯合體效益初顯。
有了技術支撐,蘇立勇的香菇產業從此明朗起來。為助力脫貧攻堅,蘇立勇又招募許多涇龍村村民到溫棚打工,公司每年生產旺季到來之時,有80名當地移民和農民工在園區就業,人均增收2萬多元,一些村民因為長期在溫棚打工,學會菌菇種植技術,成為了技術工人,他們發自內心感謝蘇立勇。
蘇立勇說,園區出產的香菇已進入金鳳區各大市場,主供深圳和香港市場,香菇銷路暢通無比,以銷帶產,建立企業和農戶產銷聯合體,蘇立勇為良田鎮產業升級、農戶脫貧增收創造出新的路徑,而這只是他打通“研、產、銷、加”全產業鏈循環發展鏈條的一部分。“食用菌產業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前端菌種研發、供應、擴繁是基礎,而后端加工品則是效益倍增的關鍵點。”蘇立勇說。
蘇立勇公司又聯合浙江大學、浙江麗水市林科院、寧夏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食用菌科研方面加大投入,重點在菌種選育、擴繁以及適宜區域的生產管理技術和栽培基質方面投入資金、引進人才,提升寧夏地區食用菌產業的研發能力,推出香菇系列加工品,比如,香菇醬系列產品、香菇脆等。
羊肚菌銷往北上廣深等城市
蘇立勇說:種植食用菌的前幾年,公司主要產品有香菇、平菇、玉皇菇干鮮品,香菇脆、香菇醬等深加工產品以及家庭種植菌包。種植過程中,他發現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由于氣溫低,大棚只能白白荒著,能不能把空檔利用起來增加溫棚種植效益?蘇立勇通過請教相關菌菇專家了解到,羊肚菌屬低溫珍稀食藥兼用菌,因菌蓋部分凹凸成蜂窩狀,形態酷似翻開的羊肚(胃)而得名,在西北地區尚少有引種。2018年冬季,蘇立勇開始在大棚里試種羊肚菌。
據蘇立勇介紹,實驗中最難的是菌種擴繁,對科技人員的經驗、實驗室的潔凈程度、滅菌過程的精細程度要求很高。有了科技力量的支撐,蘇立勇終于試種成功,產量也不斷提升,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蘇立勇說:“有了羊肚菌種植產業,每年蔬菜和菌菇輪作就能循環起來,也為農業提高產值、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羊肚菌比較珍稀,鮮菇價每公斤100-200元,種植每畝溫棚羊肚菌投資在1萬元左右,收入能達到5-6萬元,收益比種其它傳統果蔬高2萬元左右。如今,蘇立勇的羊肚菌已銷往北上廣深等全國多個一線城市,部分產品已銷到國外。
經過蘇立勇的努力,寧夏青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農業創業創新園區,目前,也是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司引進的羊肚菌新品種試種,經過多年研究探索,目前單產已經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繼續擴大食用菌種植面積
經過多年的發展,蘇立勇的溫室大棚已經多達122個,生產車間270平方米,設計日產香菇菌包2萬包、年產600萬包,各類產品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園區已形成體系化的從研發、生產到加工、銷售的產業架構,市場從“找銷路”向“平臺訂”轉變,產業從“一業興”向“百業興”轉變,食用菌產業逐步形成產加銷一條鏈發展模式,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
蘇立勇說,園區發展到現在,說明他當初的選擇是對的,食用菌產業前景非常可觀,它不與糧食爭地,所有糧食都需要良田才能高產,食用菌則可以在荒漠化、鹽堿地上生產,不需要良田,而且食用菌不與地爭肥,因為食用菌本身就是非常優質的有機肥,采完蘑菇之后的廢棄物也是有機肥料,此外,食用菌則沒有農時限制,可以一直不停地生長出蘑菇。
蘇立勇表示,為進一步做好鞏固脫貧攻堅與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接下來,園區將繼續擴大食用菌種植面積,全面推進食用菌全方位和全產業鏈發展,舉園區之力將食用菌產業培育成為更優更強的高質量、高效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