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重慶市綦江區叢林鎮綠水村,大大小小的“蘑菇”成為村里獨特的風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開始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萬盛經開區叢林鎮綠水村正經歷一場“蛻變”。這個距萬盛城區僅10公里的鄉村,曾面臨煤炭資源枯竭轉型的煩惱。村里唯一叫得響的食用菌產業品種卻以“大路貨”為主,產量不高,價格受市場影響大。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趕考”的綠水村,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手,謀求“破題”之路。
一朵蘑菇 年產值高達5億元
金針菇形狀的路燈、香菇模樣的垃圾桶、彩色蘑菇造型的房屋,還有沿途經過的食用菌培植基地。8月3日,走進叢林鎮綠水村,入眼所見都與“蘑菇”相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叢林鎮村民開始種植蘑菇銷售給煤礦工人和晉林廠職工,食用菌產業得以發展。后來,晉林廠搬遷,加上煤礦資源逐漸枯竭,叢林鎮的煤礦、煤窯逐漸關閉,村里的食用菌產業一蹶不振。
2018年,叢林鎮先后引進重慶華綠生物有限公司、重慶鮮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龍頭企業帶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原有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也將香菇、平菇等“大路貨”品種改成珍稀食用菌,提升競爭力。
8月3日,綠水村重慶鑫潤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內,打著黝黑“小傘”的黑皮雞樅菌散發著獨有的清香。公司過去是傳統的食用菌種植大棚,種植香菇、平菇、雙孢蘑菇。
今年,叢林鎮整合4個村涉農產業發展資金,以村集體經濟組織名義入股鑫潤源公司,專門種植黑皮雞樅菌和豬肚菇,銷往重慶、成都、昆明、南寧等地市場,批發價每公斤近60元,供不應求。公司運營半年多,產值已達到1200多萬元。
目前,綠水村共有6家從事食用菌生產的經營主體,已開發金針菇、鹿茸菇、黑皮雞棕、豬肚菇、香菇、灰樹花、秀珍菇、雙孢菇等8種食用菌,實現年產食用菌6萬噸、年產值5億元,解決周邊富余勞動力就業600余人次。
兩家工廠 實現食用菌流水線生產
金針菇是一種常見食用菌,傳統種植方法是采用大棚。但重慶華綠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華綠”)廠房卻是現代化智能工廠。
在這里,金針菇實現工廠化生產、流水線作業。除包裝環節需要人工操作外,制菌、裝瓶、冷卻、培養、搔菌、發芽、插片、生長、采收等環節全部實現機械操作,工廠內見不到幾個人。
按照傳統的大棚種植方式,金針菇每年只有一個生產周期。但在此地,金針菇可實現全年不間斷生產。僅制種環節通過用液體菌種代替傳統的固體菌種(菌棒),菌絲生長周期便從傳統大棚的至少120天縮短至18天。
據了解,該公司一期占地234畝,共有10棟廠房,面積7.2萬平方米,投資4.2億元,用工450名。自2018年投產以來,可日產150噸、年產5萬噸。該公司生產的金針菇除銷往國內市場外,還出口到東南亞,主要銷往越南。目前,占地300余畝的華綠二期珍稀食用菌工廠化種植與深加工項目也即將動工。另一家重慶鮮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實現鹿茸菇工廠化生產。
依托重慶華綠生物有限公司和重慶鮮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綠水村已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未來,叢林鎮將繼續做大食用菌產業,圍繞近期食用菌產值10億元目標,啟動創建市級食用菌現代化產業園,建立食用菌展示、交易、物流、社會化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完善倉儲、冷鏈、物流設施設備,構建“冷鏈物流+產地服務+大數據平臺”的全生態產業鏈條,打造西南最大的食用菌銷售中心。
三產融合 蘑菇變成靚麗風景線
在綠水村,蘑菇不僅實現工廠化種植,還“搖身一變”成為了吸引游客的風景。綠水村的“蘑菇總動員”景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食用菌為主題的兒童親子樂園,景區里的設施都是模擬蘑菇的外觀建造的,遠遠望去,碧水藍天間點綴著形狀各異、顏色鮮艷的“蘑菇”。今年,“蘑菇總動員”景區已接待近3萬名游客,目前正在進行提檔升級。
依托該景區,綠水村集體領辦的洛凡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開設了重慶市中小學生食用菌研學基地,市科協牽頭修建了綠水村科普館,以“農業+研學”業態將蘑菇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在食用菌產業的帶動下,綠水村發展起叢林菌谷和香薇柑橘園、果強桃園、利群柚園、七龍茶園及精品李園5個特色種植園,發展特色水果種植5000余畝,年產值3000萬元。
緊抓“蘑菇”產業鏈條延伸,綠水村通過“大戶種植+工廠化+景區”模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如今,綠水村已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民宿20余家,微型企業20余個,個體戶30余戶。兩家工廠化企業僅用工就多達800余人,目前,全鎮從事與“蘑菇”相關產業的村民已多達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