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溫嶺市箬橫鎮街龍頭村的臺州市躍升食用菌有限公司內,一個個智慧菇菌艙里4列14層的立體種植架上,10厘米見方的鐵制“窗格子”中,3000個菇菌包隔位整齊排列,一簇簇秀珍菇層層疊疊擠滿了菌菇包一側,格外可愛、誘人。
躍升食用菌公司負責人陳雪亮介紹,這些智慧菇菌艙是一個個獨立的mini版智慧工廠,里面都配有新風系統、LED采光設施和10多個傳感器,都配有一套智慧數據分析系統。在系統的控制下,不僅能實時采集艙內溫濕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及其他方面的數據,還可以根據環境變化實現智能化動態調控,促使秀珍菇在生長的每一個環節都與自然狀態下保持步調一致。
陳雪亮從事菌菇類種植有10多年時間,掌握了豐富的雙孢菇種植技術。他介紹,村里的愛爾蘭新型“工廠化”雙孢菇種植大棚技術已經熟用了,對于秀珍菇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的。兩者在關鍵技術上,有天壤之別。比如種養艙的菇床,一個是采用層疊式基質菌菇土層出菌絲,一個是采用“窗格子”式基質菌菇包出菌絲。溫濕度方面,秀珍菇比雙孢菇敏感,所以傳感器與系統的自動化貫通及特殊情況下人工干預的要求都很高。
去年12月,陳雪亮投建了5000平方米生產基地。今年正月初四開始投產以來,現有8個智慧菇菌艙在運行。目前,技術可以保證每個艙每7天就可以實現出菇,能夠把常規輪回覆蓋量達到7個艙,且全年不間斷生產。按每包半斤左右的產量計算,單艙月均計劃可出菇量近6000斤,預估匹配產值高達4萬多元,遠遠超出傳統種植模式所產生的效益。
陳雪亮表示,準備在4月份將剩余“待產”的智慧菇菌艙啟用起來,屆時整個基地智慧菇菌艙將達到21個。他還將加大研發投入,為食用菌產業煥新升級;把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讓更多菇農參與助農增收。(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