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建設菇樂農業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項目,通過“秸稈收儲—工廠化育菇—菌渣高效還田”生態循環模式,構建秸稈全鏈條利用機制。
近日,在衢州市菇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基地里,工人將發酵好的基料鋪上菇架,再轉入無菌庫房,室溫調至20℃后,就可種上大球蓋菇。這些看似尋常的“土壤”,是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秸稈,經粉碎調配成的“營養餐包”。
菇樂農業負責人陳建飛介紹,把不同的秸稈配比完后,再經加水預濕,通過不斷翻堆,讓其均勻發酵。在播種前,最少翻四五次堆,播種完以后大約一個月左右就會長出蘑菇。
秸稈一直以來是菌菇類的重要基料之一。菇樂農業原先以種植金耳為主,種植一平方米的金耳,需要用30斤左右秸稈。2024年,企業打造衢江區菇樂農業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項目,總投資570萬元。建設了秸稈收儲倉庫及秸稈基料試驗車間,購置秸稈發酵床、恒溫機組、數字化控制系統等設施設備。在依托項目建設的同時,該公司也憑借技術上的優勢,引進種植大球蓋菇,它的生長不僅對秸稈消耗量大,還不“挑剔”秸稈的種類。
目前,菇樂農業已種植大球蓋菇600平方米,實現全年3-4季的生產周期。據介紹,消耗一噸秸稈種植大球蓋菇的成本為700多元,最高1300元左右,但大球蓋菇銷售旺盛,國內外需求大,經濟價值高,盈利可觀。
今年大球蓋菇量產后,公司年利用秸稈量可超1200噸。廢棄秸稈變成培育菌菇的“寶料”之后,其菌渣內含有各類養分,可轉化成有機肥高效還田,增強土壤活力,形成生態循環的農業模式。
眼下,菇樂農業還嘗試將茭白秸稈補充到基料中,開發研究大球蓋菇秸稈蘑方,以食用菌產業共富模式,帶動百姓一起種植,進一步推動秸稈綜合利用。(來源:衢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