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發布《黑龍江省專利產業化十大案例》,東北農業大學《低溫腐熟菌劑及寒地黑木耳菌糠制肥技術》案例成功入選。

“低溫腐熟菌劑及寒地黑木耳菌糠制肥技術”針對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廢棄菌糠利用率低、冬季低溫制約肥料化難題,研發低溫菌糠腐熟菌劑,結合動物糞污發酵,可在-35℃以上環境啟動發酵,堆溫達70-90℃,40-60天生產有機肥。該技術的應用能夠降低化肥成本15%-30%,促進土壤有機質提升,推動種養循環,助力綠色農業,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
此項技術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鳳蘭教授團隊。團隊主要開展低溫秸稈腐熟、環境修復和土壤改良、生物防控及功能性高效菌種的篩選及挖掘,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基質化和飼料化的菌劑產品開發等工作。負責人李鳳蘭教授主要進行低溫菌劑開發及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研發,開發的“寒地秸稈露天腐熟制肥技術”現為黑龍江省2022年-2024年主推技術,“寒地黑木耳菌糠腐熟制肥技術”和“寒地秸稈腐熟制備水稻育苗基質技術”為黑龍江省主推技術成果,“低溫腐熟菌劑及寒地黑木耳菌糠制肥技術”和“秸稈生物酵解法提取紙漿零污染高效利用技術”獲選黑龍江省首批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名單。
據悉,該技術的核心專利“一種生物有機肥及制備方法和應用”通過作價入股(作價300萬元)的方式實現了轉化落地,該技術的成功轉化助力了地方木耳產業快速發展。(來源:東北農業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