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昭平縣把食用菌產業扶貧作為全縣脫貧摘帽的重點工作來抓,推廣栽培食用菌規模達3472萬袋,鮮品總產量12000噸,產值超過8140萬元,貧困戶人均增加收入2500元。
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扶持。昭平縣政府先后出臺了《昭平縣“十三五”貧困戶脫貧攻堅五大支柱特色產業扶貧項目補助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發展昭平縣食用菌產業的實施意見(試行)》等,規定生產食用菌每畝可以拿到補助2000元;對年產菌棒達到80萬棒以上的企業、合作社,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財政補貼。
依托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發展。按照“培大育小、扶優扶強”的原則,對食用菌產業的骨干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實現龍頭興產業,產業帶基地,基地富農民的良性循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帶動農民增收脫貧。該縣積極引入天潤公司至帶動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僅2016年,天潤公司已在昭平縣成立分公司5個,專業合作社1個,在鄉鎮建立食用菌菌棒生產基地6個,實現生產規模1050萬棒,產值超過4100萬元,帶動全縣貧困戶240多戶參與食用菌生產。
創新經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一是保底收購產品。天潤公司及其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市場”、“公司+基地”等發展模式,保底每公斤50元收購產品,解決農民群眾生產后顧之憂。二是貧困戶小額信貸入股享紅利。對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可享受縣農村信用社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小額信貸,貧困戶將5萬元貸款一次入股到黑木耳產業扶貧企業,入股期間每年可享受8%的固定紅利4000元。三是推廣“稻耳輪作”模式促進錢糧雙增。即每年農戶在4月—9月進行水稻種植,在9月底—10月中旬袋料黑木耳出田排場,10月下旬—4月初對木耳進行管理和采收。
資源循環利用,保持良好生態。始終堅持生態高效的原則,形成了以菌糠高值化深度利用為核心的生態模式,打造“黑木耳菌棒—產品—菌糠—有機肥—農作物”綜合開發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循環利用率,還提高了生產經濟效益,更保護了生態環境。
其主要亮點一是政府給予大力扶持。該縣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對食用菌種植進行扶持,積極給予引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二是在發展過程當中,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結合,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道路。三是龍頭企業帶動成效好,在發展產業過程當中,發揮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完善農戶與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