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鎮久丟村煙雨蒙蒙,氣溫低至8攝氏度,然而在木耳基地務工的村民卻干得熱火朝天,林間不時傳來他們的歡聲笑語。
提菌棒、摘木耳,35歲的邰小芹手腳格外麻利。在木耳長勢良好的情況下,邰小芹一天至少能摘300斤木耳。按摘一斤木耳4毛錢計算,她一天可賺120元錢。
"以前村里沒產業,我在家帶娃,老公在外務工,每月眼巴巴地望著老公那點微薄的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如今家門口就業,能顧家還能賺錢,這讓邰小芹心情大好:"現在可好了,我掙的錢夠一家人開銷,老公掙的錢可以存起來。"
近年來,劍河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支撐,精選食用菌產業作為全縣"一縣一業"進行打造,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八要素",差異化、高端化、道地化、有機化、全產業鏈發展食用菌產業。2020年,全縣計劃黑木耳種植規模達5000畝,種植4000萬棒,產量達40000噸,加上設施栽培的雞縱菌、豬肚菇、鹿茸菇、海鮮菇、杏鮑菇、袖珍菇、繡球菇等總產量達72000噸;生產的特色優勢食用菌品種有雞樅菌、豬肚菇、虎奶菇、繡球菇、海鮮菇、鹿茸菇、黑皮雞樅菌、黑木耳、姬松茸等。
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劍河許多村民得到了實惠。
8月1日,久丟村占地80畝的木耳基地開工建設。9月4日,50萬菌棒投放完畢。憑借著適宜木耳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僅40來天,久丟村的木耳就逐漸成熟,迎來采摘期。目前,久丟村已采摘木耳4萬多斤。
"村里的木耳有專門的公司保底收購,銷售木耳所產生利潤的70%將全部分配給入股村合作社的33戶貧困戶。"駐村第一書記楊光紅告訴記者,不僅如此,木耳基地還優先吸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11月來,木耳基地最多時每天有50多村民到基地務工。
在劍河,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越來越多像邰小芹一樣的村民得到了實惠。
劍河作為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9萬戶7.9萬人,貧困村181個,貧困發生率32.5%。為助力群眾脫貧致富,2017年劍河縣結合縣情,確立了以
食用菌為支柱的長效化產業,并納入"一縣一業"項目建設。2018年,劍河縣食用菌產業實現13個鄉鎮(街道)全部覆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8戶,帶動5000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能間接拉動2萬人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其中僅種植大球蓋菇一個品類,預計產菇400萬斤,實現產值約1400萬元。
為進一步發展食用菌產業,今年入秋以來,劍河縣在26個村級
木耳種植基地種下407萬棒木耳,預計至少獲得1600萬元的扶貧受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馬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