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之根本,是人們物質生活最有力的保障,小農經濟時期,農業便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作為第一產業,國家一直重視農業的發展以及農產品的產出。
當今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更多的創業者將創業目光聚焦在高新技術產業上。相較于其他產業來說農產品的生長周期較長,并且極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所以一般創業者并不敢輕易嘗試農業。
而有著敢為人先的魄力和靈敏的商業嗅覺,山陽縣鼎盛榮發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詹先榮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對于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尤其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優質的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也日漸攀升,政府對此也更加關注。因此詹先榮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借助家鄉優質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農業,詹先生不僅為市場提供了健康的農產品,同時,也帶領家鄉人民脫貧致富,邁向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2018年6月,在山陽縣政府大力支持下,詹先生成立了公司,創立了“菊豐園”品牌。采用公司+合作社+村民參股的新型經營模式投入運營,新型的經營模式帶領傳統的農產品行業翻開新的篇章,步入一個更新穎的農業天地,書寫一段更傳奇的農產品創業史。
扎根山區埋頭干,農業扶貧新模式
詹先榮在返鄉創業之前一直在從事其它行業,進入農產品行業對于詹先榮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讓詹先榮退縮,他選擇了迎難而上。在從事農產品產業之初詹先榮選定了黑木耳作為主要生產對象,并為此四處學習先進經驗,最終選擇從東北請來最專業的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技術指導,用最專業的技術手法培育出最優質的農產品。對于詹先榮扎根山區搞建設,對于帶動當地居民發展農產品行業的舉動當地政府十分支持,并且在技術人員的聘請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當地政府都給予大力支持,比如種植黑木耳所使用的大棚就是由當地政府扶持建造的,建造好后再由經營主體進行承包,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經營主體建造基礎設施的經濟壓力。
目前公司所擁有種植園區六十余畝,為2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新型的經營模式讓當地村民參與到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中去,為當地無法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并且有幫扶單位承包當地貧困戶,為 0多戶貧困戶配股,每戶貧困戶配股可達5000余元,因此貧困戶可享受公司分紅。真正做到了有效扶貧又鼓勵剩余勞動力積極參與到生產當中去,讓貧困戶在得到幫扶的同時又能擁有自己勞動賺取報酬的自豪感,踐行了當代企業家的精神。
綠色食品無添加,良心企業美名揚
與土地打交道的人祖祖輩輩都擁有著厚如黃土般質樸的性格。鼎盛榮發農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純天然黑木耳生產與大山之內,但其綠色、天然、無污染的美名早已名揚于大山之外。如今的山陽縣鼎盛榮發農業有限公司擁有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大棚四十八個,黑木耳年產量達10萬斤左右,年收入可達300余萬元,極大推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和當地居民的年均收入,目前該企業除了擁有優質的產品以外,特別注重對于品牌的鑄造,畢竟一個響亮的品牌是一個企業難以估計的無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