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及古田縣食用菌研發中心專家對在鳳埔鄉平沙后地村銀耳生產基地示范生產的丑耳栽培新工藝進行現場鑒定,同時,邀請科技特派系統管理相關領導、鳳埔鄉丑耳種植大戶及銀耳產業相關人員進行現場觀摩。
專家現場測產情況表明,新工藝栽培配方與常規栽培配方栽培銀耳無明顯差異,按照當前生產原材料成本計算,新工藝栽培配方較常規栽培配方每袋原料成本降低0.33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建議進一步推廣。
寧德市科技特派員鳳埔鄉工作站站長金文松介紹:“我們的新工藝是用30%的玉米芯替代30%的棉子殼,玉米芯是910元每噸,棉籽殼是2500元左右每噸。經過核算,每袋原料成本用新工藝比用常規配方降低0.33元左右。對于農戶來講,這個差價完全可以轉變成他們的純利潤。”
去年6月份以來,對接鳳埔鄉食用菌產業的科技特派團通過走訪調研了鳳埔鄉的重要經濟作物與特色丑耳產業,應用科技力量幫助銀耳菇農節支增收。丑耳是銀耳在生長過程中沒有舒展其耳片,反而皺縮形成緊密致實、小饅頭形狀的銀耳團,非但不丑,還很漂亮,其外形很像“金色小饅頭“,膠質成分也明顯較銀耳高,而且因其朵形緊密致實,易于包裝與運輸,這有助于提高丑耳的銷售量,同時,也進一步調動菇農對種植丑耳的生產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