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豐都縣:返鄉科技人才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羊肚菌撐起致富“傘”
發布時間:2021-04-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鄉村振興的背后是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是基石。幾年前,一位國內羊肚菌繁育領域的專家前往重慶市豐都縣周大灣村,為鄉親們帶來發展新機遇。
這名皮膚略顯黝黑的羊肚菌專家就是譚方河。今年,57歲的他是四川省林科院副研究員,多年來一直從事森林微生物領域的科研工作并多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而由譚方河研發的羊肚菌外營養袋栽培技術,更是有力助推了全國羊肚菌人工栽培產業的迅猛發展。
現在,羊肚菌在中國的栽培面積每年大約十幾萬畝。中國每年供種3萬多畝,占據20%左右,供應量較大,涉及全國20多個省區。
2015年,作為土生土長的豐都人,譚方河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來到武平鎮周大灣村從事羊肚菌菌種的馴化、選育和擴繁。創業項目也為周大灣村的鄉親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村里每年臨時性用工做菌種,多的時候每天用工量多達80-100人,邀請周大灣村的老百姓積極開展此事。
看著菌種繁育漸漸步入正軌,去年底,譚方河又著手發展羊肚菌種植產業。由于周大灣村海拔較高,冬春兩季風較大,所以,當地雖然有零星的野生羊肚菌生長,但是,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出菇率不高。攻克種植技術難關成為了譚方河要啃下的又一塊硬骨頭。
現在的工作轉向是研究當地老百姓羊肚菌種植技術,今年栽種10多畝,具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有的模式就是專門針對周大灣村、武平鎮,甚至豐都縣,也是當地能夠栽培的一種新型模式。
今年3月初,譚方河的多個試驗大棚里開始大量出菇,羊肚菌如雨后春筍般鉆出地面。一些在菌種場務工,學到種植技術的村民,帶回家種植的羊肚菌紛紛出菇,比當地野生羊肚菌出菇時間整整提前近一個月。
譚方河說,羊肚菌市場行情緊俏,自己除了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外,也會幫助村民聯系食用菌公司收購羊肚菌,幫助大家解決后顧之憂,讓羊肚菌成為群眾增收“香餑餑”,希望將來大灣村能夠帶動更多人從事羊肚菌種植產業與培訓技術,多一種增收手段,為鄉村振興做出一份努力。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