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長蜿蜒的山路在飛快延后,汽車在山林間穿行。窗外,連綿的木耳大棚在田間豎起,一排排、一片片,煞是好看。這里便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小廠鄉勐竜村三岔河傈僳族村寨。小小木耳,如星火燎原,已發展為勐竜三岔河村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總書記曾到陜西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時,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量和村民收入等,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三岔河還是個極度貧困的傈僳族村寨。以前三岔河種植木耳只是零敲碎打,不成氣候。今昔對比,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房子蓋起來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三岔河變得更漂亮了。這背后,有三岔河村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有傈僳族同胞的團結一心、共謀發展。
七八年前,由于缺乏技術,農戶接連栽跟頭,很多農戶都放棄了木耳種植,只有三戶農戶仍在堅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堅持下來的農戶逐漸摸索到門路,掌握了種植技術,木耳產業收益越來越好。傈僳族同胞毫不吝嗇,互幫互助,傳授技術,團結帶領村民又重新發展起木耳產業。經過近幾年的木耳種植,三岔河木耳種植規模已達120萬袋,產業越做越大,日子越過越好,三岔河已經成了小廠致富的帶頭村、示范村。
木耳產業,不僅種植戶有收益,還解決了村民外出務工問題,村民承包種植,全村人就近務工。三岔河木耳產業僅僅只是小廠鄉產業發展的一個小縮影。自2010年小廠鄉勐竜村首次從浙江引進木耳種植技術,村民開始嘗試種植木耳。從2010年10萬棒(包)30余萬元,發展到2020年300余萬棒(包)1400余萬元,帶動300余人實現了就近就業。經過10年多的發展,黑木耳產業已經成為勐竜村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如今,勐竜村的黑木耳種植技術已經爐火純青,更多村民加入到木耳種植行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