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指導下,中國農村雜志社編輯出版
《農民文摘·2022國家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專刊》,宣傳解讀2022年三農政策,幫助各級干部和廣大農民更好掌握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
據介紹,該??珍浟恕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刊登了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牽頭整理的《2022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選編》?!哆x編》從農業支持保護、資源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農村改革等方面系統梳理了四大類67項含金量高、指導性強的政策措施,
具體如下:
(一)農業支持保護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其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覆蓋2.2億農戶。補貼依據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等,具體依據哪一種類型面積或哪幾種類型面積,由省級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實際自定;補貼標準由地方根據補貼資金總量和確定的補貼依據綜合測算確定。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再給予補貼。鼓勵農民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施用有機肥等措施,這部分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
2.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政策
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補貼旨在適當彌補農資價格上漲增加的種糧成本支出,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積極政策信號,穩定市場價格預期。一次性補貼對象為實際種糧農民,具體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3.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政策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2019年以來,國家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各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度珖邩藴兽r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明確,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2018年機構改革后,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兩個渠道共同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項目實施區域為全國范圍內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條件的耕地,優先在“兩區”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安排干部群眾積極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強的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管理按照《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執行,要求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水利、機耕道路、農田輸配電設備、防護林網等。
4.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
2004年起,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截至2021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582億元,扶持近4000萬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農機具近5000萬臺(套),大幅提升了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有力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2018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發布,明確要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益。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化補貼兌付方式,完善農機性能評價機制,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油菜籽收獲等農機,推廣大型復合智能農機。
2022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行,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施方式為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一般機具測算比例不超過30%。補貼范圍確定上,優先保障糧食和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以及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和數字化發展所需機具的補貼需要。補貼受益信息和資金使用進度實時公開,可登陸各?。▍^、市)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信息公開專欄查詢。各地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申請辦理服務系統和補貼申請手機APP常年開放,農民購機后可按規定隨時申請補貼,也可去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現場錄入。補貼申請受理和資金兌付實行限時辦理,整個周期最長不超過45個工作日。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
2022年,繼續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堅持“農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環保”的原則,加快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淘汰,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經營組織。享受報廢補貼的機具為達到報廢條件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機械,包括依法納入牌證管理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水稻插秧機、機動植保機械、鍘草機、機動脫粒機、飼料粉碎機等。拖拉機的報廢補貼標準根據馬力段的不同從1000-12000元不等,聯合收割機的報廢補貼標準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從3000-20000元不等。其他機械的報廢補貼范圍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補貼標準按不超過同類機械購機補貼額的30%確定,單臺農機報廢補貼額原則上不超過2萬元。
6.農機安全監理免費政策
2022年,國家繼續實行農機安全監理免費政策,免征拖拉機號牌費(含號牌架、固定封裝置費用)、拖拉機行駛證費、拖拉機登記證費、拖拉機駕駛證費、拖拉機安全技術檢驗費等5項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爭取財政預算,將農機駕駛證考試費、培訓費、保險費納入免征或財政補貼范圍,鼓勵免費為上道路行駛的農機具粘貼反光貼或懸掛反光警示旗。免費監理所需經費由財政部門安排。
7.耕地深松補助政策
2022年,國家實行耕地深松補助政策,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為目標,支持在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深耕)整地作業,促進耕地質量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深松(深耕)作業深度一般要求達到或超過25厘米,每畝作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30元,具體深松(深耕)技術模式、補助標準和作業周期由各地因地制宜確定。
8.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支持政策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2014年,農業部啟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此后連續三年召開現場會推進相關工作。創建活動圍繞“菜籃子”產品主產縣,突出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全程監管、強化能力提升、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創造性,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引導帶動各地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2021年,農業農村部確定第三批119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單位名單。2022年,繼續深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探索利用線上答辯方式驗收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并遴選確定第四批100個創建單位。組織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與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對幫扶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指導交流活動等,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示范帶動作用。
9.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的目標是調動地方政府抓好糧食、油料生產的積極性,緩解產糧(油)大縣財政困難,促進糧食、油料產業發展,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常規產糧大縣入圍條件為:近五年平均糧食產量大于4億斤,且商品量大于1000萬斤;或者在主產區產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產區列前5位的縣級行政單位。在此基礎上,近五年平均糧食產量或者商品量分別位于全國前100名的縣為超級產糧大縣,在獲得常規產糧大縣獎勵的基礎上,再獲得超級產糧大縣獎勵。常規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于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產油大縣獎勵入圍條件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的原則確定,入圍縣享受的獎勵資金不低于100萬元,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特別是用于支持油料收購、加工等方面支出。
10.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
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的主要目標是,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牛羊)養殖積極性,促進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引導產銷有效銜接,保障市場供應。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包括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和省級統籌獎勵資金三個部分。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按因素法分配到縣,分配因素包括過去三年年均生豬(牛羊)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因素權重分別為50%、25%、25%,獎勵資金對生豬調出大縣前500名、牛羊調出大縣前100名給予支持。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縣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支持范圍包括:生豬(牛羊)生產環節的圈舍改造、良種引進、污糞處理、防疫、保險、牛羊飼草料基地建設,以及流通加工環節的冷鏈物流、倉儲、加工設施設備等方面支出。省級統籌獎勵資金按因素法切塊到?。▍^、市),分配因素包括各?。▍^、市)生豬(牛羊)生產量、消費量等。統籌獎勵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市)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
11.穩生豬增牛羊政策
穩定生豬生產政策。貸款方面,加快推廣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和生豬活體抵押貸款;對符合授信條件但暫時經營困難的生豬養殖場(戶)和屠宰加工企業,不得隨意限貸、抽貸、斷貸。保險方面,保險保額繼續執行能繁母豬1500元、育肥豬800元標準,根據生產成本變動對保額進行動態調整,實現養殖場(戶)愿保盡保;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并擴大生豬收入保險,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環保方面,加強對畜禽養殖禁養區的動態監測,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規規定隨意擴大禁養區范圍,不得以行政手段對養殖場(戶)實施強行清退。繼續對年出欄5000頭以下的生豬養殖項目實行環評備案管理、對年出欄5000頭及以上和涉及環境敏感區的生豬養殖項目按規定實行環評審批。補貼方面,繼續在生豬養殖大縣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對使用生豬良種精液的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助。
增加牛羊生產政策。開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在北方11個省份,選擇基礎母牛存欄量較大的縣,采用“先增后補、見犢補母”的方式,對飼養基礎母牛、選用優秀種公牛凍精配種并擴大養殖規模的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助。在南方8個省份選擇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域,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對開展飼草種植和肉牛肉羊養殖的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或專業合作社等符合項目條件的經營主體給予補助。實施牧區良種補貼項目。在內蒙古等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份,對項目區內使用良種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肉牛養殖場(戶),以及存欄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頭以上購買使用優良種公畜的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助,支持牧區畜牧良種推廣。開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在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7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選擇試點項目縣開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主要開展高產穩產優質飼草基地、現代化草原生態牧場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優良種畜和飼草種子擴繁基地、防災減災飼草貯運體系建設,促進草原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根本性改變。
12.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
2022年,國家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實行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廣大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22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格為每斤1.15元,比2021年提高2分錢。2022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斤1.24元、1.29元、1.31元,早秈稻比上年提高2分錢,中晚秈稻、粳稻均比上年提高1分錢。國家繼續對有關稻谷主產省份給予適當補貼支持。
13.東北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2016年,國家取消東北三省一區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將補貼資金兌付到玉米實際種植者。2017年國家將東北三省一區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調整為生產者補貼政策,統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2022年,國家繼續在東北三省一區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
14.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
從2014年開始,國家在新疆實行為期3年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每年的目標價格水平按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調整確定。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目標價格三年一定,2017—2019年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的通知》,保持政策框架總體穩定,保持支持力度總體不減,保障棉農收益穩定,實現政策常態化、長效化。從2020年起,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同步建立定期評估機制,每三年評估一次,根據評估結果視情況調整目標價格水平。
15.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2022年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一是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國家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農業農村部印發《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指導意見(2022-2025年)》,指導地方制定本轄區強制免疫計劃,組織實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強制免疫工作。中央財政強制免疫補助可用于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采購、儲存、注射(投喂)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疫病監測和凈化、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以及對實施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中央財政強制免疫補助經費切塊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各省(區、市)應根據疫苗實際招標價格、需求數量、政府購買服務數量及動物防疫工作等需求,結合中央財政安排的補助資金,據實安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實行強制免疫“先打后補”。開展“先打后補”的養殖場(戶)可自行選擇購買國家批準的強免疫苗,地方財政部門根據獸醫部門提供的養殖場(戶)實際免疫數量和免疫效果,對按照規定進行免疫的養殖場(戶)安排補助經費。自主采購疫苗的養殖者應當做到采購有記錄、免疫可核查、效果可評價,具體條件及管理辦法由各?。▍^、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對目前暫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各地繼續實施疫苗集中招標采購。
二是動物疫病強制撲殺補助政策。國家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一定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承擔,半年結算一次。目前,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的強制撲殺疫病種類包括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結核病、包蟲病、馬鼻疽和馬傳貧。補助標準為禽15元/羽,豬800元/頭(因非洲豬瘟撲殺生豬補助標準為1200元/頭),奶牛6000元/頭,肉牛3000元/頭,羊500元/只,馬12000元/匹,其他畜禽補助測算標準參照執行。各?。▍^、市)可根據畜禽大小、品種等因素細化補助測算標準。
三是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綜合生豬養殖量、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量和專業無害化處理場集中處理量等因素,測算各?。▍^、市)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包干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主要用于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支出。各省(區、市)細化確定補助標準,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對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等各環節的實施者予以補助。此外,2016年起,中央財政用于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的相關資金已并入中央對地方一般轉移支付,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和無害化處理費用由地方財政予以補貼,補貼標準由地方畜牧獸醫部門會商財政部門確定。
16.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主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森林和涉藏特定品種等4大類,覆蓋稻谷、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膠、三大主糧作物制種、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公益林、商品林、青稞、牦牛、藏系羊等品種。地方財政支持開展的特色農產品保險品種超過260個。
2021年,財政部修訂印發《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作出新的規定: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種植業分別補貼45%和35%;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地區養殖業分別補貼50%和40%;中央財政對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別補貼50%和30%;中央財政對涉藏特定品種補貼40%。
在上述補貼政策基礎上,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水稻、玉米、小麥等三大糧食作物保險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在省級財政補貼不低于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以及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
二是開展大災保險政策試點。2017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的200個產糧大縣三大主糧基本保障金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開發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的專屬大災保險產品,保障水平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地租”。2019年,進一步將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實施區域擴大到13個糧食主產省的500個產糧大縣。
三是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2021年,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印發《關于擴大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在前期6個?。?4個產糧大縣)試點基礎上,逐步擴展至覆蓋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所有產糧大縣,2021年覆蓋糧食主產省份大約60%的產糧大縣。2022年,將繼續落實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面擴大政策,實現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協調啟動糖料蔗、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落實好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保險。
四是2018年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對農戶、種子生產合作社和種子企業等開展的符合規定的水稻、玉米、小麥制種,投保農業保險應繳納的保費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目錄。
五是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政策。2019年,中央財政出臺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政策,在內蒙古、海南、甘肅等10個?。▍^)開展試點。2020年,中央財政出臺了擴大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政策范圍,從10個?。▍^)擴大至20個?。▍^),每個試點省份的試點保險標的或保險產品由不超過兩種增加至三種。2021年,中央財政加大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資金支持力度。
17.財政支持建立完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政策
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主要由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和市、縣(市、區,以下簡稱市縣)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成。在上下關系上,省級和市縣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可直接開展擔保業務,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主要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等服務。在運作方式上,全國各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實行市場化運作,財政資金主要通過資本金注入、擔保費補助、業務獎補等形式予以支持。在業務范圍上,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必須專注服務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專注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得開展任何非農擔保業務。同時,對省級農擔公司政策性業務實行“雙控”標準:要求服務范圍限定為農業生產及其直接相關的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服務對象聚焦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單戶在保余額控制在10萬—300萬之間(生豬養殖不超過1000萬元),符合“雙控”標準的政策性業務在保余額不得低于總擔保余額的70%。2020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聯合制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通知》,指導開展“雙控”業務規模確認,降低擔保費率至0.8%以下,脫貧地區為0.5%以下。修訂下發農業擔??冃гu價評分指引,將評價結果與“一獎一補”政策掛鉤。目前,除西藏、上海和深圳外,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已完成組建,并通過分公司、辦事處等向基層延伸服務,加快推動擔保業務開展。2022年,按照中央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放大倍數的量化考核,充分發揮好全國農業擔保體系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發展的支撐作用。
18.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2022年,國家把種業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和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攻方向,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需要,遵循種業創新發展規律,破卡點、補短板、強優勢,打好種業翻身仗要邁出堅實步伐。一是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深入推進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加快推進新收集資源的鑒定評價和整理入庫等工作。啟動實施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加快完成全國畜禽遺傳資源面上調查以及青藏高原區域5省(區)及新疆部分地州縣重點調查。完成國家級地方豬品種遺傳材料采集,支持畜禽遺傳資源活體和遺傳材料保種工作,扶持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庫)開展豬、牛、羊、家禽、蜜蜂等地方品種保護利用,帶動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畜牧業。二是扎實推進國家種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推動配套服務區和高標準農田等政策項目落實,統籌謀劃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做好后續項目儲備。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按照《“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要求,布局建設一批資源保護場(區)、育種創新基地、品種測試中心、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加大制種大縣獎勵,優化種業基地布局,推動優勢基地和優勢企業結合共建,提升制種基地建設水平。三是加快綠色優質新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深入開展國家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四大作物和油菜、馬鈴薯等11種特色作物育種聯合攻關,挖掘節水、節肥、抗逆等綠色性狀種質和基因資源,加快培育推廣肥水高效利用、適宜機械化輕簡化栽培的綠色優質品種。構建展示網絡,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融合、線上線下聯動,加快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繼續遴選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基地、站),實施畜禽核心場測定項目,加快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持續推進生豬、奶牛等6種畜禽育種聯合攻關,系統開展引進品種的本土化選育,大力培育畜禽新品種,提升畜禽種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四是加大優勢企業扶持力度。積極推動種業制種保險、信貸、稅收支持等政策落實,支持現代種業發展基金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做精。深化種業“放管服”改革,優化辦事流程,提供高效便捷服務。支持企業搭建科研平臺和創新聯合體,牽頭承擔科研攻關任務,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五是推進種業服務信息化。完善種業大數據平臺,優化公共服務渠道,實現簡單問題大數據答、復雜問題專家答,為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務;通過掃描標簽二維碼,可對當前市場流通品種、生產經營者或門店相關信息進行多角度查詢,實現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讓農民購種用種更加放心。六是做好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管理和調用。安排儲備國家救災備荒種子,推動省級落實救災備荒種子儲備。根據救災和生產需要,及時組織調撥發放救災備荒種子,確保補種、改種和平抑市場需求。
19.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啟動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為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擴大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聚焦糧油、果茶、蔬菜、中藥材(食藥同源)、畜牧、水產六大品類,選擇一批地域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重點圍繞特色資源發掘、特色產業發展和農耕文化發揚三個方面開展建設。2021年,支持24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2022年,繼續支持2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保護,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二)資源環境保護
20.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政策
按照中辦、國辦《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要求,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8部門,先后評估認定了79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各先行區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區域特點和突出問題,積極創新農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總結凝練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示范引領全國農業綠色發展。目前,先行區已成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綜合性試驗平臺。2022年,繼續組織開展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指導先行區全域開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試點示范,持續推進農業資源保護、面源污染治理、農業生態修復、綠色低碳產業鏈打造、綠色技術創新等重點任務。適時組織科研單位開展先行區建設成效第三方評價,探索建立優進劣出的動態調整機制。組織先行區系統總結技術應用、體制機制創新等成果,遴選推介一批不同生態類型和不同作物品種的典型案例,集成創新一批綠色生產技術模式,推動制修訂一批農業綠色生產標準。
21.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政策
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既是綜合技術的集成,也是管理方式的創新轉變。通過示范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支持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求,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穩產高產、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聚焦主產區和優勢作物,選擇一批生產基礎好、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縣,選擇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薯類、油菜、花生、小宗糧油等品種,以及棉花、甘蔗、水果、蔬菜、茶葉等經濟作物,集成技術、挖掘潛力,提高品質、示范帶動,推進規?;N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引領生產方式轉變,持續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22.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政策
2018年,中辦、國辦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2019-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地方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是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從2019年起,用5年左右時間,以獎補方式支持和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實現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二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整縣推進項目。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資金支持中西部省份(含東北地區、河北省、海南省)以縣為單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縣(市、區),每個縣給予2000萬元激勵支持。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進一步提出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等重點任務,并繼續安排資金支持中西部省份(含東北地區、河北省、海南省,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
23.輪作休耕政策
2016年,國家啟動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此后,試點規模不斷擴大,區域不斷拓展,成效逐步顯現,初步探索了有效的組織方式、技術模式和政策框架。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支持開展輪作休耕工作,每畝補助150元,主要在東北地區、黃淮海地區、長江流域、北方農牧交錯區和西北地區開展糧、棉、油等輪作模式,以及開發冬閑田擴種冬油菜;支持在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游等適宜地區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休耕每畝補助500元,主要在河北、新疆地下水超采區。
24.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支持政策
為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2019-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實施了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支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8個省份,以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為重點,兼顧農田面源污染治理、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和秸稈農膜資源化利用,推進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打造典型示范樣板。2021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建設規劃》,明確將支持范圍擴大到黃河流域,以流域內水環境敏感區為主要實施區域,菜單式遴選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池塘養殖尾水治理、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利用等技術,集成配套治理工程,整縣推進、示范帶動,促進重點流域全要素全鏈條綜合防治。
25.長江“十年禁漁”政策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是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的生動實踐。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一江兩湖七河一口”(長江干流,鄱陽湖、洞庭湖兩大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等重要支流以及長江口禁捕管理區)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中央財政撥付補助資金支持地方統籌用于長江禁捕退捕漁民捕撈許可證權、漁船、漁具回收補償,過渡期生活補助,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養老保險保障等方面支出。農業農村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已制定出臺9項安置保障措施,指導各地做實做細退捕漁民養老保險、技能培訓、就業幫扶、公益崗位安置等工作。同時,加強漁政執法能力建設,推動建立人防與技防并重、專管與群管結合的保護管理新格局,強化日常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電毒炸”“絕戶網”“三無船”,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危害水生生物資源的各類違法犯罪,完善長江流域禁捕執法長效管理機制,切實鞏固和維護長江流域禁捕管理秩序。2021年,農業農村部印發《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1—2025年)》?!斗桨浮访鞔_,聚焦長江流域“一江一口兩湖七河”禁捕退捕重點地區,重點支持珍稀瀕危物種資源保護、關鍵棲息地保護及修復、漁政執法能力建設、水生生物資源及棲息地建設、水生生物保護技術能力提升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
26.退化耕地治理試點政策
2020年,國家啟動退化耕地治理試點,實施面積280萬畝,在全國13個?。▍^、市)耕地酸化問題突出的縣(市、區)開展酸化耕地綜合防治技術模式試驗示范,在全國8個省(區、市)耕地鹽堿問題突出的縣(市、區)開展輕、中度鹽堿耕地綜合防治技術模式試驗示范。同時,組織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工作。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支持開展退化耕地治理試點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構建完善退化耕地綜合防治技術模式體系,通過加強集中連片示范區建設,促進綜合防治技術模式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強補充耕地質量評價試點工作。
27.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政策
2015-2020年,中央支持在41個縣(市、區、旗)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實施面積3150萬畝次。重點推廣第三積溫帶以北質地黏重黑土“玉米-大豆-大豆”(每三年一周期)輪作培肥、西部干旱半干旱丘陵漫崗區薄層黑土“玉米—大豆”輪作培肥、平原區“玉米連作”黑土保護培肥、稻田黑土培肥等4大類17種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治理技術模式。因地制宜開展肥沃耕層培育、耕地土壤侵蝕治理。2021年,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的通知》,啟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明確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圍繞黑土耕地侵蝕、鹽堿內澇等突出問題,統籌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相關政策,利用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開展綜合治理,培育肥沃耕層。
28.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政策
保護性耕作是以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能夠有效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墑抗旱能力、提高農業生態和經濟效益。2020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制定印發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組織在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的適宜區域,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以玉米生產保護性耕作為重點,促進黑土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2022年東北4?。▍^)計劃實施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地方可結合實際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作業給予補助,所需資金從中央財政下達各?。▍^)的農業有關專項資金中安排。補助標準由各地綜合考慮本轄區工作基礎、技術模式、成本費用等因素確定,鼓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的方式實施,鼓勵“優質多補”,提高補貼實施效率和作業質量。
29.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試點政策
2022年,繼續在畜牧大省、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整縣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補獎試點。以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扶持一批企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等市場主體提供糞肥收集、處理、施用服務,以縣為單位構建1-2種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推動化肥減量化。鼓勵創新機制、培育主體、壯大市場、連接種養兩端,暢通種養循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30.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政策
為推動系統解決傳統地膜回收難,替代成本高的問題,有效治理農田“白色污染”,2022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實施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工作,聚焦重點區域、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從加厚高強度地膜使用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兩個方向協同發力、有序推進,加快構建廢舊地膜污染治理長效機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水平,促進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與鄉村生態振興。2022年,在河北、內蒙古等9?。▍^)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大荒農墾集團,支持引導農戶、種植大戶、合作社及生產回收企業等實施主體,科學推進加厚高強度地膜使用,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地膜高效科學覆蓋技術,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強度;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逐步構建多元化回收機制,健全廢舊地膜回收網絡體系,提升地膜資源化再利用能力;嚴格補貼地膜準入條件,禁止使用不達標地膜。
31.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十四五”期間,國家繼續在13個牧區省份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在內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8個?。▍^)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資金按要求直補到戶。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北大荒農墾集團可實施“一攬子”政策,資金用于推動草食畜牧業生產轉型,提高現代化發展水平。
32.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政策
“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723個項目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基礎設施條件,探索有效治理機制,實現了585個畜牧大縣全覆蓋,同時,支持“非畜牧”大縣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
2021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全國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支持250個以上項目縣整縣推進改造提升糞污處理設施,并提出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模式。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將繼續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支持96個符合條件的縣開展建設。
(三)產業發展
33.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支持政策
2018-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1109個鎮(鄉)聚焦主導產業,建設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發展壯大鎮域經濟。2022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將支持新創建200個農業產業強鎮。在主導產業上,支持建設鄉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1個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業。在建設任務上,支持主導產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發展,提升種養基地、加工物流等設施裝備水平,培育主導產業經營主體,促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在資金支持上,采取批準建設時補助300萬元、通過認定再獎補700萬元的方式,調動地方主動作為、加大投入的積極性,提升建設效果。
34.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政策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2017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6年對產業園建設作出部署。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支持創建了200個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要素集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已認定130個,帶動構建了國家、省、市、縣產業園建設體系,基本形成了以產業園為抓手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工作格局。2022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安排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主導產業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支持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豬、天然橡膠、棉花、食糖、乳制品、種業、設施蔬菜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適當兼顧對農民增收有突出作用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在重點品種上,傾斜支持大豆和油菜生產,擬選擇部分種植規模大、擴種基礎好的縣區,創建大豆和油菜產業園。在建設任務上,重點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產村融合發展。在資金支持上,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分1億元和7000萬元兩個檔次,對批準創建的國家產業園分年度予以支持。在建設區域上,產業園應布局在縣域內,區域范圍涉及2個及以上鄉鎮,不得整縣或跨縣創建。
35.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支持政策
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省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全產業鏈開發,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截至2021年,中央財政支持建設10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激發了各地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的積極性,集中力量鍛造產業長板、補齊發展短板、延長產業鏈條,有力提升了主導產業的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對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和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構建形成重要支撐。2022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繼續支持各地建設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通過補短板強弱項,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提高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形成利益聯合體或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36.農產品初加工稅收減免政策
農產品初加工依法享受國家稅收減免政策,根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關于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的補充通知》,種植業類的糧食、林木產品、園藝植物(含水果、蔬菜、花卉初加工)、油料植物、糖料植物、茶葉、藥用植物、纖維植物、熱帶和南亞熱帶作物初加工,畜牧業類的畜禽類、飼料類、牧草類初加工,漁業類的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初加工,均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以購進農產品為原料生產液體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購進農產品無論是否用于生產上述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均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規定抵扣。農產品加工企業購進農產品,可憑增值稅發票、海關進出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或銷售發票抵扣進項稅額。2022年,將繼續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37.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優惠政策
農產品初加工用電依法享受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優惠政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各種農產品(包括天然橡膠、紡織纖維原料)進行脫水、凝固、去籽、凈化、分類、曬干、剝皮、初烤、漚軟或大批包裝以提供初級市場的用電屬于農產品初加工用電,按規定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約0.5元/千瓦時;而直接以農、林、牧、漁產品為原料進行的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水產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堅果等食品的加工用電屬于農副食品加工業用電,按規定執行工商業及其他用電,0.8-1.0元/千瓦時。下一步,將加強與發改、電力等部門溝通協調,推動適時修訂農產品初加工用電范圍,指導各地認真貫徹執行農產品初加工享受農業生產用電政策。
38.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政策
為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2021年,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在混合型產業用地范圍、用地空間布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盤活存量用地和優先增量用地、優化用地手續等5個方面有突破。尤其是在用地空間布局上,提出縣域、鄉鎮和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主要類型。引導盤活存量用地和每年新增用地向鄉村產業項目和鄉村產業聚集區傾斜。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推動各省制定配套實施細則,確保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落實落細。
39.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引導各地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多縣一帶”,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布局不斷優化,集聚化、規?;?、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區域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一是新認定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大力度培育主導產業突出、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引導發展布局集中、規模適中、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鄉村產業微型經濟圈,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二是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以質量信譽為基礎,創響一批鄉村特色知名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2022年,將發掘推介一批鄉土特色鮮明的鄉村特色產品和產業發展帶動力強的鄉村工匠,編印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鄉村工匠目錄,講好產品、產業和鄉土工匠故事,創響“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引領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40.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政策
農業農村部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全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超過9萬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959家。同時,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牽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已形成7000多個聯合體。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繼續促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壯大龍頭企業隊伍。開展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淘汰、遞補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推介2022年度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發布主要品牌商標,形成典型案例模式。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監測為“指揮棒”,指導各地培育一批省、市、縣級龍頭企業,形成“四級聯動”的龍頭企業發展格局。二是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制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標準,開展國家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共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意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金融支持力度,緩解聯合體發展融資難題。三是引導龍頭企業助力共同富裕。重點加大脫貧地區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帶動當地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結合脫貧地區重點產業、重要基地,組織發達地區龍頭企業到脫貧地區考察對接,促進投資興業、產銷銜接;組織脫貧地區龍頭企業到發達地區開展學習交流,開拓視野,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