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產需要大量的再生資源用來制作食用菌栽培營養基料,隨著再生資源逐漸減少,營養基料已成為制約食用菌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福建省建甌市東游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葉恭貴積極與福建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盧政輝對接尋求幫助。
在調研中,盧政輝了解到建甌是“中國筍竹之都”,每到鮮筍上市季節,企業加工后的下腳料竹筍殼,大多丟棄或焚燒掉,成為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題。
“竹筍殼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豐富,還含有糖、總氮、多種氨基酸和微量礦物元素等營養物質,非常適合做食用菌營養基料。”盧政輝說,“筍殼還是一種優質、廉價的原料,對于解決食用菌栽培營養基料短缺、節省合作社用料成本很有幫助。”
如何變“廢”為“寶”?2021年,盧政輝帶著他的研究團隊到合作社,用筍殼廢料培養大球蓋菇營養基料,通過測產,用筍殼作為基料栽培的大球蓋菇每畝達7000斤,純收入在2萬元左右。2022年,合作社帶領社農栽培大球蓋菇50余畝,純收入達100多萬元,獲得成功。葉恭貴介紹,今年擴種100多畝,預計收入達200多萬元。利用廢棄筍殼作為食用菌營養基料,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還提高了菇農的收益,一舉兩得。(來源:閩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