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野生羊肚菌資源的重要分布區之一,氣候冷涼,適宜種植羊肚菌且種植效益高,可依托氣候冷涼優勢實現錯季生產,且高原氣候條件下栽培種植的羊肚菌肉質厚實,總蛋白、氨基酸總量、鮮味氨基酸、維生素B含量高,具有顯著的品質優勢,發展羊肚菌產業對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青海缺少適宜本地化栽培的羊肚菌品種的問題,青海大學食用菌科研團隊聯合西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共同申報實施了省級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項目“青藏高原羊肚菌種質資源發掘利用、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改良研究與示范”,以期解決野生羊肚菌資源收集、鑒定及新品種選育等限制青海省羊肚菌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通過項目實施,在青藏高原及周邊野生羊肚菌資源分布區,收集、鑒定了27個羊肚菌系統發育種,利用泛基因組研究揭示了其中12個代表性羊肚菌屬物種的遺傳變異。基于誘變技術選育的梯棱羊肚菌新品種產量和品質穩定、抗病性強,解決了高原羊肚菌栽培品種匱乏、產量變幅大等問題。推廣的油菜秸稈外援營養袋配方可顯著降低生產成本,促進了高原作物秸稈在羊肚菌栽培中的應用。選育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已在青海多地示范推廣種植300余畝,實現新增產值265萬元,為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項目的實施為青海發揮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打造高品質農產品提供了技術支撐,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團隊將進一步挖掘高原野生羊肚菌資源在栽培性狀、品質方面的特性,發揮高海拔冷涼優勢,持續推動新品種的馴化選育和示范推廣,打造高原羊肚菌產業的高端化、特色化。目前,該項目已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務,并順利通過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專家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