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全國培育一批“產品小而特、業態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2021年,制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規范性指導意見,新認定400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公布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100億元縣、10億元鎮、1億元村。
2.建設農業產業強鎮
聚焦鎮(鄉)域1-2個主導產業,當地部門吸引資本聚鎮、能人入鎮、技術進鎮,建設一批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區域主導產業、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培育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產業強鎮,打造主業強、百業興、宜居宜業的農民區域服務中心,計劃2021年建設300個農業產業強鎮。
3.培育農產品加工園區
政府需要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引導各類龍頭企業向園區集中,促進原料生產、精深加工、體驗展示、物流配送有機銜接。2021年,發布農產品加工業100強園區以及分行業10強園區,培育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4.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政府突出產業環節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建設主導產業突出、規模效益顯著、產業鏈條健全、綜合競爭力強的產值超100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產值超1000億元的骨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鄉村產業區域增長極和產業高地。2021年,全鎮支持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5.打好種業翻身仗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政府需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硅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6.建設農業食品創新平臺
政府需要依托具備技術研發能力的地區和機構,建設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力爭搭建一批平臺,形成一套機制,攻克一批技術,轉化一批成果,創制一批裝備,推廣一批先進實用技術。2021年,計劃建設數個中國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完善一批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發分中心,建立農產品加工業專家指導組等5個鄉村產業專家指導組。
7.發展農產品初加工項目
相關部門需要強化標準引領和技術指南,扶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延時類初加工產品,發展糧變粉、豆變芽、肉變腸、奶變酪、菜變肴、果變汁等食品類初加工,培育一批農業食品融合企業。2021年,合作社計劃制定加快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的意見,制定促進農業與食品產業融合發展意見。
8.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
相關機構需要培育一批生產標準、技術集成、管理科學、品牌知名和產業集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綜合利用主體,推進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2021年,發布農產品加工業分行業10強企業,創建一批全國主食加工業示范企業。
9.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縣域內需要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遴選一批特色鮮明、鏈條健全、聯結緊密、業態豐富、創業活躍的農業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價值開發廣度。2021年,公布一批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模式和“鏈主”企業,組織召開全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
10.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政府開展鄉村特色產業調查分析,指導鄉村手工產業做精做細,打造“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業“金字招牌”。2021年,建立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目錄,推介一批鄉村特色產品和能工巧匠,宣傳一批鄉村特色產業知名品牌。
11.推進農特產品包裝品牌化
政府需要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農業品牌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農產品品牌,實現農產品增值。通過品牌原創、包裝設計,理念創意,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具體化,讓特色農產品包裝更有品質、更具內涵,讓特色農產品包裝邁入創意品牌新時代。
12.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當地部門需要發掘地方風味、民族特色、傳統工藝等資源,開發鄉村休閑旅游“夜經濟”、農家宴、鄉土菜等新項目;發展研學教育、田園養生、親子體驗、拓展訓練等項目,引導有條件的休閑農業園建設中小學生農事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2021年,開展線上推介和云端培訓,舉辦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推介活動,融入美食評選、創意發布等元素。
13.建設美麗休閑鄉村
全國建設一批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機制完善、帶動力強的休閑農業精品園,推介一批區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厚重、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遴選一批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設一批資源優勢明顯、產業發展領先、示范作用突出的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2021年,打造150條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建設20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14.打造田園綜合體
全國按照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要求,在塑造鄉村“形、實、魂”上下功夫,建設一批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試點之路。
15.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全國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全國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圍繞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平,建立指標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2025年創建500個左右示范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創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穩步推進反映全產業鏈價值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核算。
16.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工作
2021年,全國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積極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盡快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按照規劃有序開展各項建設,嚴肅查處違規亂建行為。
17.規范農房建設改造工作
完善建設標準和規范,提高農房設計水平和建設質量,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大農村地區文化遺產遺跡保護力度。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18.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研發干旱、寒冷地區衛生廁所適用技術和產品,加強中西部地區農村戶用廁所改造。統籌農村改廁和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建設一批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健全農村人居環境設施管護機制,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城鄉環衛一體化第三方治理。深入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
19.健全鄉村康養體系
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采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加強縣級醫院建設,持續提升縣級疾控機構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實行醫保總額預算管理,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同時,全國積極開展全國鄉村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探索鄉村旅游與康養旅游加速融合發展路徑。
20.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
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到2025年全部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基地平臺,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支持高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強化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提升防控能力。
21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制度并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繼續改善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留并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縣城和中心鎮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完善農村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基地,開展耕讀教育,加快發展面向鄉村的網絡教育,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
22.加強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序開展鄉鎮、村集中換屆,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與換屆同步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加強與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堅決懲治侵害農民利益的腐敗行為。
全國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加大在優秀農村青年中發展黨員力度,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激勵關懷,提高工資補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推進村委會規范化建設和村務公開“陽光工程”,開展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創建工作,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加強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推動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加強縣鄉村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體系建設,做好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安全隱患等重大事件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
23.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繼續通過中央車購稅補助地方資金、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券等渠道,按規定支持農村道路發展。
政府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強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發展農村生物質能源。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完善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范能力;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 王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