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1000多米的重慶市黔江區白土鄉三塘村里,成片的羊肚菌基地分布在山間坪壩上,破土而出的羊肚菌長勢良好。 據白土鄉負責人介紹,白土鄉黨委、政府把三塘蓋產業轉型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利用三塘蓋平均海拔高的優勢,引進業主投資700多萬元種植羊肚菌1465畝,目前,長勢良好,預計實現畝產值1-2萬元,涉及土地流轉120戶,土地流轉金47萬元、勞務收入193萬元。
三塘蓋羊肚菌產業發展態勢好,這只是黔江區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2017年,黔江區委、區政府決定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作為黔江區特色產業發展,經過3年多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十個一”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基本形成,
“黔江羊肚菌”榮獲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等榮譽稱號,標志著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全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種植基地初具規模,產業效益初步顯現。3年多來,黔江區食用菌產業以羊肚菌為重點,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初步形成“企業、協會、園區、基地、農戶”的發展格局,基本實現品種多樣化和種植規模化,食用菌品種達10余個,覆蓋全區17個鄉鎮街道、38個種植業主,種植基地近6000畝,年產值突破1億元。其中,羊肚菌種植基地面積位居全市第一,目前,仍然處于上升態勢,種植面積逐年遞增,去冬今春種植面積5000畝,今年,預計出菇率將達到90%以上,可實現產量近90萬斤,產值達9000余萬元。此外,種植香菇100萬棒,產值750余萬元;種植木耳110萬棒,產值1100余萬元;種植平菇35萬棒,產值550余萬元,同時,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解決了富余勞動力1500戶、2230人就近務工,實現務工收入近700余萬元。
產業基礎條件具備,種植模式實現突破。在財政資金扶持、產業業主自身建設的推動下,食用菌產業正處于蓬勃態勢。全區現已建成食用菌生產大棚約44萬平方米,冷藏庫、烘干等設施設備19個(套),羊肚菌菌種場5個,年產能達800萬袋,可滿足5000畝羊肚菌菌種生產;香菇菌種場2個,年產能達300萬棒,其中,李家溪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食用菌產業園,年產菌棒160萬棒,基本形成“稻-油-菌”、“煙-菌”、“桑-菌”、“菜-菌”、“果-菌”等“N菌”立體農業種植模式,既節約了農作物后茬作物的生產成本,減輕了面源污染,又培肥了土壤,同時,還與重慶市農科院、西南科技大學就羊肚菌抗逆(倒春寒)高產關鍵技術、羊肚菌大棚“一棚多用”栽培模式、羊肚菌栽培技術規范等技術進行了深度合作和試驗示范,為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政府扶持專班專抓,品牌培育成績凸顯。2017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下,黔江區成立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黔江區食用菌產業發展指導和協調工作并落實專人專班,專項負責全區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具體工作,強化資金保障。
2017年以來,黔江區財政共安排食用菌產業發展專項資金3900萬元,重點對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創建、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信貸保險等給予重點扶持。
創新發展動能,探索完善=
“十個一”產業發展工作模式,率先在以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發展上進行實踐,在“十個一”產業發展工作模式推動下,成功組建產業發展專家庫,編制完成《食用菌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確保全區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注重品牌培育。黔江羊肚菌產品順利通過檢測,完成了進出口備案并成功申報
“黔江羊肚菌”農產品地理保護標志,新注冊商標8個,榮獲農業農村部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