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柞水縣:小木耳大產業 實現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發布時間:2022-02-22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陜西省柞水縣營盤鎮北河村地處秦嶺大山深處,過去全村279戶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8戶。2019年,工行陜西省分行接到幫扶營盤鎮北河村的任務后,駐村工作隊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指導并幫助該村發展木耳種植產業。
通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式,2020年,北河村如期摘掉了貧困帽子。“摘帽”之后,工行陜西省分行把發展木耳產業作為解決村民就業、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北河村的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年新年伊始,工行陜西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麻旭恒冒雪前往北河村調研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工作,針對進一步增強幫扶村發展后勁進行周密安排部署。2021年10月,麻旭恒再次調研了解了北河村木耳種植規模、產量、銷售渠道和經濟效益等情況,并代表省分行向北河村捐贈木耳產業發展資金10萬元、愛心物資5萬元等,助力北河村木耳產業基地做大做強。至此,工行陜西省分行已累計為北河村捐贈產業發展資金40萬元,協助建成鋼架結構的木耳大棚108個,年吊袋可達110萬菌包、產量11萬斤。據測算,如果村合作社按照政府定價進行收購,毛收入可達330萬元。
發展木耳產業并不容易。種植木耳需要充足的水源,雖然駐村干部在木耳產業基地建設時,在河邊設計了一口蓄水井,但建成不久,正值木耳用水高峰時,蓄水井突然干涸,直接影響到木耳生產。沒有水意味著村民們的收入要打水漂兒。駐村干部與村干部一道多次實地研究,制定應急解決方案。來不及找施工隊他們就想辦法進行水井改造,通過設立橋墩,在下面加上過濾網,建設出一個攔壩,以達到蓄水的作用,解決水量不足問題。
木耳長起來了,但銷售問題又擺在了眾人面前。由于北河村地處偏遠,外銷能力不足,木耳成品大量滯銷,收益成效明顯不足。為了促進北河村木耳銷售,駐村工作隊及時深入了解情況,制定工作措施和銷售方案,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方式解決木耳滯銷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工商銀行“融e購”平臺優勢,利用楊凌農高會、全國消費促進月展銷活動等各種展臺推銷北河村木耳,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提高其知名度。目前,僅“融e購”平臺就銷售木耳300多斤,實現了豐產又增利的目標,帶動北河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將扶貧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為脫貧戶創造一條通往幸福的光明大道是工行陜西省分行在定點幫扶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不懈追求。村民成傳印起初對木耳種植并沒有信心。在駐村干部的鼓勵和幫助下,成傳印決心搞起了木耳種植,2021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成傳印說:“我連續兩年承包了木耳大棚,累計生產木耳9400多斤,毛收入有28.2萬元,去掉成本,凈收入達13萬元左右,收入還是可以的,接下來我會繼續把木耳產業發展好。”
目前,北河村的木耳產業按照“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通過多種措施并行,兩年內31戶承包戶累計產量達8.2萬斤,全村279戶每戶每年可從北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700多元。
隨著北河村木耳產業的持續壯大,吊袋、摘耳、包裝運送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此,駐村干部聯合合作社,組織勞動力到產業基地務工,一方面幫助解決承包戶用工問題,另一方面也為部分農戶提供了工作機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