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豐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通過生物技術與工業技術的有機結合,用工廠化栽培技術手段,將農作物下腳料玉米芯、米糠、麩皮等有機結合,變廢為寶,全面提升食用菌的產能、質量及安全水平,且無農藥化肥使用。這不僅促進食用菌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各個環節的發展,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可持續大循環,而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在企業生產車間內,是工業化生產金針菇的火熱場景:制菌車間,工人們按照標準化要求嚴格操作;生產車間,機器設備精心管理采收;加工車間,包裝精美的產品整裝待發……從培養料裝瓶到菌絲生長,歷時50天左右,金針菇在各種模擬的自然環境里,經歷著屬于它們的“春夏秋冬”和“生命歷程”。
據介紹,該公司利用數字化技術控制溫、光、水、氣,智能模擬自然條件,為食用菌創造全年適宜的生長環境。金針菇達到采收標準后,自動化流水線會將它們送至包裝車間,進行采收、分揀和包裝等處理。經過標準化的無塵車間、智能信息化的工業生產線,一瓶瓶金針菇“順流直下”進入保鮮庫。
工廠化生產金針菇,日產量可達70噸。“菌工廠”每年可“吃掉”玉米芯、花生殼、米糠、麥麩等農作物廢棄物10萬噸以上,同時產生菌渣、菇根等廢料約7萬噸;廢料被回收后,可制成5萬噸有機肥還田,形成良性循環的綠色生態模式。
另據介紹,豐科南譙二期項目全部建成后,除了“王牌產品”金針菇,還將增加蟹味菇和白玉菇生產線,預計年產鮮品食用菌達5萬噸,年產值約3億元,可吸納產業從業人員1000人以上。
滁州市南譙區立足35萬畝人工麻櫟林資源優勢,聚焦種源和資源兩個產業發展核心,做好“一縣一業”食用菌產業發展文章,引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將傳統大棚菌菇種植生產方式轉變為工廠化生產、流水線作業,實現眾多生產環節的機械操作,金針菇生產全年不間斷。(來源:滁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