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菜屯鎮的楊樹林中,土壤之上的麥秸稈里,肉眼可見一株株赤松茸或三五成簇,或獨自生長,爭先恐后探出
“小腦袋”。自去年以來,菜屯鎮因地制宜發展林下赤松茸種植產業,讓這座因木材加工業遠近聞名的北方小鎮再次走紅。小小赤松茸與菜屯鎮原有的廣袤楊樹林相伴相生,不僅為小鎮創收數十萬元,更是有效帶動農村產業循環,蹚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據了解,菜屯鎮地處黃河故道,林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47%,全鎮片林面積共計27000余畝,木材加工企業達到1000余家,是黃河以北最大的旋切單板(木皮)生產基地。自去年4月份全域推進黨支部領辦木材加工合作社以來,菜屯鎮木材加工行業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截至今年4月份共實現銷售收入3.90億元,為全鎮30個村增加村集體收入167萬元,從而真正有效提振鎮域經濟。在此基礎上,菜屯鎮突破產業單一的發展瓶頸,盤活現有林木資源,充分利用閑置林下空間,在多次外出考察基礎上,因勢利導,引進林下經濟,發展赤松茸種植新產業。
讓
“老樹”開
“新花”,引導當地群眾吃上
“生態飯”。菜屯鎮有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瞄準本地生態優勢,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政治優勢,迅速成立由新村黨委領辦的赤松茸種植專業合作社。各村支部書記帶頭入股作為原始資金,在全鎮形成5處、共320畝的赤松茸種植規模。
作為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的赤松茸,生長環境粗放,是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不僅色美、鮮滑、爽脆,而且營養豐富、香味濃郁。人工培育的赤松茸價格親民,其營養價值卻可以媲美價格昂貴的野生松茸,備受市場歡迎,因此,被稱為
“平民里的高檔食材”。
菜屯鎮緊緊抓住赤松茸抗雜能力強、栽培原料來源豐富的生長優勢,將木材加工產業和林下經濟種植有機結合。木材加工廢料加上農業種植的小麥玉米等產生的秸稈,可以為赤松茸提供充足的栽培原料,種植過程中需要不斷澆水,用過的原料重新肥沃了土地、優化了樹木生長環境,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形成
“沙地種樹-樹木旋皮-樹皮種赤松茸-基料還田養樹”的綠色產業循環。赤松茸種植產業為菜屯鎮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強有力保障。
今年春天,菜屯鎮赤松茸迎來出菇高峰期,日均產量可達三萬斤,菜屯鎮積極對接銷售市場,將分級打包的赤松茸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除此之外,鑒于赤松茸保存期短的特性,菜屯鎮投資70余萬元建設一處集產品烘干、分揀包裝、電商銷售、技術推廣于一體的深加工基地,延長銷售周期,提高附加值。
菜屯鎮木材加工產業吸納本地大部分中青年勞動力,與此同時,赤松茸種植則為菜屯鎮的
“銀發族”帶來新的就業崗位。500余名年齡較大、不適宜從事木材加工的老人實現了家門口務工,日均收入可達60元以上,既能發揮余熱又能增加家庭收入,赤松茸產業真正讓當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多。
截止目前,菜屯鎮5處種植基地共實現銷售收入200萬余元,一個充分利用林下資源
“無中生有”的產業呼之欲出。下一步,菜屯鎮將圍繞赤松茸種植新產業,黨建引領,持續發力,形成以產品烘干、菌菇深加工、電商銷售為核心的集成產業,真正把新產業做強做大,集體增收帶動群眾致富,打造鄉村振興菜屯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