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淅淅瀝瀝的雨水浸潤著云南省楚雄州南華縣的山林,各類野生菌爭相破土而出。
近年來,南華縣按照“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的工作思路,開展封山育林育菌和菌山承包經營,培育培強野生菌產業,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生活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華縣群眾生產生活對森林資源依賴程度高,野生菌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加之掠奪性采摘,生態安全和野生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矛盾凸顯。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采取“造、管、封、飛、停”綜合措施,全面實施封山育林育菌。
截至2021年,全縣林地面積達264萬畝,實施封山育林育菌面積200萬畝,成功建設5000畝核心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和200畝珍稀野生菌馴化基地,為野生菌的生長繁衍營造了一個安全和諧的“家”。
生態恢復了,但群眾增收問題還需攻破。為此,當地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模式,把支部建在產業上,于2008年率先組建“封山育林育菌”黨支部,讓黨員既是直接參與者,又是生產組織者,既是企業和群眾的聯絡員,又是產業發展的受益者,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五街鎮咪黑們村先行先試,79名黨員聯系村內365戶群眾,帶頭承包松茸山200畝,帶領群眾實施封山育菌面積1萬畝,年產值950萬元左右,其中育茸面積3000畝,年產值750萬元,形成了“一人致富,全村受益”的良好局面。
為確保野生菌等資源可持續發展,南華縣出臺制度措施,在全省率先實施《松茸采集方法》《牛肝菌采集方法》兩項地方標準,大力開展宣傳教育,發布野生菌保護宣言,老百姓生態文明理念和保護野生菌等資源的認識不斷提高,并總結出“野生菌五不爭”。
2021年,南華縣成功創建為云南省“一縣一業”野生菌產業示范縣。如今,全縣野生菌年蘊藏儲量超過1.5萬噸,先后被授予“中國野生菌之鄉”“中國野生菌美食縣”。
如何做大做強野生菌產業,南華縣打出“組合拳”,積極與科研院校交流合作,研究、推廣野生菌人工保育促繁技術,定期、持續舉辦野生菌保育、采摘、保存、運輸等技術培訓;成立李玉院士及院士團隊工作室、中國·南華野生菌研究院和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云南分中心野生菌大數據中心;邀請國內菌產業專家、學者為南華野生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診斷、建言獻策;連續舉辦了十九屆中國·南華野生菌美食文化節。
當地還探索發展
“黨建+電商+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的模式,將黨員聚在電商產業鏈上,引領群眾富在電商產業鏈上,2021年實現電商交易超過2.3億元。今年,成功舉辦為期兩天的南華縣第一屆電商節,實現銷售額300萬余元。
數據顯示,2021年,南華縣野生菌集散交易量10137噸、交易額10.36億元,野生菌產業綜合產值達46.09億元,2萬余人從事野生菌采摘、生產加工、餐飲服務。“小小野生菌,致富大產業”,野生菌已成為南華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富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