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
“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
鄉村振興重點一:重塑城鄉關系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盡管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城鄉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二元結構鴻溝難以撫平。
規劃提出了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從城鄉融合發展和優化鄉村內部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兩個方面,明確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鄉關系、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新路徑和新要求,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認為,所謂“新格局”,就是把鄉村振興納入整個城鎮化體系,從鄉村整體規劃中,也應體現新型的城鄉關系,以城帶鄉,以鄉促城,擺脫過去城鄉分割的體制和制度,同時,在城鄉布局上也要考慮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鄉村振興重點二:補齊農村基建四大短板
今年以來,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著力點,作為突出短板之一的農村基建發展,規劃中也有所體現。
在改善農村交通物流設施條件方面,規劃明確,以示范縣為載體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在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方面,規劃提出,構建大中小微結合、骨干和田間銜接、長期發揮效益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科學有序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序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實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在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方面,規劃提出,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能和風能,完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供熱、規模化生物質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在夯實鄉村信息化基礎方面,規劃提出,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實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物聯網、地理信息、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很多短板,包括原有基礎設施已經老化亟待加快升級,天然氣供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等方面都應加大投入。
鄉村振興重點三:民生領域欠賬逐個補齊
補齊農村民生領域欠賬,是規劃的一大亮點。規劃明確提出,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繼續把國家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向農村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對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等作出具體部署。
在朱啟臻看來,此前,農村民生欠賬很多,比如,農村醫療條件需要改善,醫療設施有待解決,要解決農民看病難、缺醫少藥等問題,要破除二元體制,給予農民平等的社會保障。農村教育方面同樣長期落后,政府部門應根據農村具體問題采取不同措施。養老方面,應加快完善農村養老基礎設施,解決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
湖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文勝認為,規劃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得到突出強調,有利于更快建成小康社會、全面脫貧。此外,土地制度改革也是規劃的亮點之一,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分配收益權,將激活農村成熟資產,給農民帶來更多收益。
鄉村振興重點四:分類推進四類村莊
根據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情況,規劃將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和搬遷撤并類村莊四種不同類型,并明確要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
1.集聚提升類村莊是指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是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突破區。
2.城郊融合類村莊應積極承接城市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加快推動與城鎮水、電、路、信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城鎮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農村流動。
3.特色保護類村莊的重點是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與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統一起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類村莊將加強傳統村落整體風貌保護,并在保護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適度發展特色旅游業。
4.搬遷撤并類村莊是指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鄉村和因國家大型工程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這類村莊要解決好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強調,四種類型的村莊應該分類推進:“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村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不能盲目超前發展,不搞齊步走。”
鄉村振興重點五:形成資金多元投入保障
鄉村振興一系列重大工程“錢”從哪里來?規劃給出的路徑是“多元投入保障”。在財政支持方面,規劃提出,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政府投資體制,充分激發社會投資的動力和活力,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同時,規劃強調加大金融支農力度,提出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朱啟臻認為,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醫療教育等方面都需要由政府財政提供保障。此外,在農民的生產生活中,也需要貸款來促進發展,除了銀行要向農民提供貸款服務外,還應該鼓勵民間資本,鼓勵金融互助,讓農民自己解決資金問題,把農民的錢切實用到農民身上,在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方面,目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鄉村公共服務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黨國英表示,規劃中,幾十項重大工程都予以了明確資金配套,將給農民和農村帶來實際利益,含金量很高。未來,在脫貧攻堅戰略任務完成后,要把農村脫貧工作和整個農村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城鄉更加平衡的發展。
(責任編輯 王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