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究院)選育的食用菌新品種“中菌果味菇1號”通過云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組鑒定,成為我國首個通過省級鑒定的果味菇工廠化栽培新品種。
關于“中菌果味菇1號”的前身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呢?
1.驚世駭俗的容顏
果味菇(Rhodotus palmatus)又名網蓋紅褶傘、掌狀玫耳等。初期,它就是這樣一個網格球,非常漂亮且呆萌。
它的個頭只有拇指大,顏色嬌俏,多為粉色或橙紅色,尤其是它獨特的網狀紋路格外顯眼,顏值直逼天花板。隨著時間推移,漸呈蘑菇狀。
此時,它的菌蓋邊緣向內卷曲,給人敦厚的感覺。其菌褶,離生,舒朗,不等長,幾乎與菌蓋同色。
待到成熟時,即完全開傘后,一朵粉紅色大蘑菇便呈現在眼前,漂亮、驚艷。此時,是不是感覺它的個頭很大?其實掌狀玫耳個頭很小,傘蓋最大直徑只有6cm。
2.孤芳自賞的冒泡
細心看發現它的菌柄上會分泌出一種橘紅色類似果汁狀分泌物。其實,不止在菌柄上。初期,菌蓋上也會出現類似的冒泡現象。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美出鼻涕泡兒了?”
關于掌狀玫耳的冒泡現象,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代謝廢物排出的手段,或說是菌體保濕的辦法,也或是抵御外界侵害的舉措……
3.再次戳破的謊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大型真菌超過10萬余種,它們是公認最難辨認的一個神奇的生物類群。于是,蘑菇圈里流傳了許多關于蘑菇識別的經驗。如,凡是鮮艷的蘑菇多有毒,紅傘傘、白桿桿,吃了直接躺板板……再如,凡是有蟲子的蘑菇就可以吃……其實,這些不都可信。掌狀玫耳,便是兩個“凡是”之一。
它長得如此鮮艷,還掛著橘黃色果汁,便非常“幸運”地被納入毒蘑菇之列,這皆為民間經驗之過。當然,謊言就是謊言。這不,近日“中菌果味菇1號”通過了專家組鑒定,實現工廠化栽培,一舉戳破了掌狀玫耳頭上誤戴了多年的“緊箍咒”。
從此,掌狀玫耳走出我國吉林、云南的大山,走進寬大的現代化廠房,走上人們的餐桌。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來源:蘑菇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