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森,男,廊坊市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已退休),阜平縣食用菌專家組組長,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長。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先進工作者。
“我把100多項新成果、新技術推廣應用到阜平縣的食用菌產業之中,在太行山深處綻放了朵朵致富蘑菇傘……”10月17日,在河北廊坊市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廊坊市職業技術學院退休教授侯桂森擲地有聲地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
侯桂森在食用菌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在國內外不少地方指導過食用菌產業,但真正觸動靈魂、甘愿奉獻的地方是保定市阜平縣。阜平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純山區縣,號稱“九山半水半分田”,可就是這“半分田”,不是在溝底就是懸掛在半山腰上,群眾一度靠天吃飯,過著貧困落后的生活。
“看到老區群眾生活貧困落后,我心里很不平靜,覺得能為這里的百姓作點貢獻不僅應該而且光榮。”當阜平縣領導提出聘請侯桂森擔任技術專家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自2015年9月28日受邀參加阜平縣發展食用菌產業誓師大會開始,侯桂森就踏上了脫貧攻堅的新征程。
為確保食用菌產業科學起步,侯桂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擔了《阜平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任務。在調查研究、分析論證的基礎上,依據阜平的產業現狀、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明確了構建現代化食用菌產業經營體系的發展目標和主栽品種,為產業穩步推進起到了引領作用。
為實現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彎道超車,侯桂森與有關學者、企業及各界人士研討,總結形成了“六位一體、六統一分”運營模式。該模式整合各方優勢、快速形成合力,為推進產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已在河北省食用菌產業體系推廣應用。在全國同行業中也引起很大反響,被專家稱為現代食用菌產業運行的“阜平模式”。
為解決食用菌產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技術瓶頸問題,由侯桂森擔任院長的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根據產業發展輕重緩急,實施課題研究,開展科研攻關。幾年里,共與省內外16家科研院所和20多位行業專家建立了橫向聯合,有針對性地指導產業發展。幾年來,侯桂森行程40多萬公里,考核工作日將近1000多天,開展各類培訓班近200次,培訓各級技術人員和菇農1.5萬多人次,為食用菌生產提供必要的技術保證。
在以侯桂森為組長的專家組指導下,阜平縣還建設了現代菌棒集約化生產體系和產業園區,克服了以往食用菌產業菌棒生產環節生產設施簡陋、重復性投資大、設備使用效率不高、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等弊端。他們攻關研發并投入使用的香菇專用栽培棚,可以實現周年出菇,單棚產值可達20萬元,純收入可達6至8萬元。
經侯桂森等各界人士幾年的不懈努力,阜平縣食用菌產業從零起步迅速發展壯大。目前,食用菌產業已覆蓋全縣140個行政村,建成高標準產業園102個,出菇棚室4610棟,年產鮮菇耳5.5萬噸,實現產值8億多元。產業直接帶動1.5萬戶,其中貧困戶8620戶實現脫貧致富。
“我堅信,作為一名黨培養出來的老知識分子,只有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間地頭,把科研論文寫在太行大地上,才能真正體現出我的人生價值。”侯桂森表示,他將不忘初心,以強農興農為已任,一如既往,率領團隊,用小蘑菇撐起大產業,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再鼓干勁、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