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天寶鎮田寮村為核心區,建立起食用菌產業園區,引導周邊農戶采用小戶型“移動廂式菇場”發展秀珍菇種植,解決了傳統簡易設施大棚秀珍菇栽培周期長、出菇集中售價難于提高、蟲害嚴重等問題,真正為農民撐起“致富傘”。
據悉,園區采取“科技+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福建云佳安生物科技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牽頭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農戶建設小戶型“移動廂式菇場”,統一原料采購,提供秀珍菇菌包,進行栽培技術指導,并統一產品收購,統一品牌銷售,參與農戶不需前期資金投入,只負責中間環節的菌菇種植管理。“我們采用新種植模式,實現工廠化周年出菇,秀珍菇A級菇比例提高到95%,比農戶分散式栽培可提高25個百分點,平均價格提高了30%以上。”云佳安公司總經理洪海碧說。
目前,園區已有6個基地與村民合作,一年可提供600萬包菌包。產業園采用工業化集中制袋,廂式菇場利用數控智能化系統,控制秀珍菇生長各環節,可實現秀珍菇精準化管理。薌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志福介紹,園區采用新設施新技術改變了薌城區一家一戶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降低了農戶的投資壓力和市場風險。而且出菇時間縮短90%,產量提高10%,同時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保證了秀珍菇品質的一致性,可有效帶動農民穩定增收。
“園區‘移動廂式菇場’聯農帶農模式,不僅實現了農企共贏,還加快了優新品種秀珍菇‘金秀’的推廣,為促進薌城區食用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薌城區副區長蔡金山說,食用菌是解決農林牧業廢料,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重要產業,產業園依托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漳州綜合試驗站等機構科研成果和創新優勢,通過開展秀珍菇菌包制作、栽培等技術研發及示范推廣,還帶動周邊村落及鄰近縣域農戶參與現代化食用菌生產,成為推動當地秀珍菇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產業高地。